同心桐行(九)|“走访”背后的故事
陶钰(左一)
陶钰 第八、九、十届桐庐县政协委员。
每年的年末,县政协都会开展“寻找特殊困难家庭,传递爱心火炬”活动。在春节来临之际,去慰问困难户,听一听他们的需求,为他们送上一些生活所需品和慰问金,桐庐政协从 2016 年开展此项活动后便没有停歇过。
每年的这个时候,无论工作多忙,我都会尽量参加此项活动,就像走访亲戚一样,虽然不是经常能够探望,但似乎总是心里的牵挂,每一次的走访,也像是对心灵的一次洗涤。
记得 2020 年,我和陆建平、龚峰庆等委员一起去富春江镇的几个村看望慰问困难户。最后一站走访的是芝厦村吴奶奶家,她当时 73 岁,一家三口,儿子身体不好,孙女还小,全靠她维持生活。
山路蜿蜒,汽车无法通行,我们下车步行到吴奶奶家门口,却见“铁将军”把门。听见动静,旁边的邻居围了过来,告诉我们吴奶奶不在家。我们便打通吴奶奶电话,询问她的近况,同时将慰问品委托邻居代交给她。
此时,一位老人对我们说:“你们是县政协的啊?这里还有一个老人生活也很困难,你们看看能不能也慰问一下啊?”
邻居们告诉我们,村里还有个姚奶奶,84岁了,家里还有一个有些智力障碍的孙子,平日都靠她一人养活,大家看她生活困难,时不时地会救济她一些食物和物资。
尽管按既定计划,当时吴奶奶家是我们此行慰问的最后一户困难户,而且时间有些迟了,但听完邻居们的介绍,我们立马毫不犹豫地说:“走,上姚奶奶家看看。”姚奶奶家建在一个山坡上,见到我们,她热情张罗我们坐,好似我们就是来看望她的亲戚一样。看着她简陋的家和奶奶脸上满脸的沟壑,我们心里都有些难受,在询问了一些具体情况后,我们仔细做了记录。
告别时,姚奶奶执意要将我们送到停车的地方,不知道谁领的头,我们都将身边的零钱掏了出来,100、200 地往姚奶奶的围裙里塞。老人忙不迭地要掏出钱来还给我们,而我们也制止她,让她别再送我们,我看到姚奶奶的眼里闪烁着泪花。
那日的天有些冷,但我们下山却感觉心里暖暖的,或许是因为我们为姚奶奶做了一点点我们所能做的事吧。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相信,对于很多政协委员来说,每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无不让我们思考:是否还可以为他们做得更多。
2022 年 4 月 20 日是县政协的走亲日。走亲日定在这一天,是因为 1984 年 4 月15 日至 2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桐庐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为纪念县政协的成立,桐庐县十届政协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 4 月 20 日定为“政协走亲日”,4 月 20 日所在周为政协委员履职服务周。
当天,我和陆建平等委员一起到瑶琳镇探望困难群众,这也是桐庐政协委员履职服务周活动中的一项子活动。
“您好,今天来看望您是想了解下您的家庭情况,同时在生活中有其他的一些困难和需求也可以告诉我们。”参与委员将一声声问候送到困难户身边。
政协委员沈成洪是位企业家,在走访困难户老姚时,他一边听,一边不停地在本子上记录着,并不停询问。他是一名新委员,虽然平时也组织开展公益活动,但他说这样走访还是第一次,内心很有触动。
据我了解,全体政协委员与全县 180 余户困难家庭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累计送上慰问金及物资价值 120 余万元。
同时,深入开展“百年千名”助力小康公益活动,组织全体政协委员对全县 2300 余名Ⅰ级、Ⅱ级肢残人士进行全覆盖走访,动员企业界委员弘扬大爱精神,向肢残人士捐赠爱心电动轮椅 2500 辆,价值 1400 万元。此外,很多政协委员在走访时,自掏腰包送上慰问金,还有的委员将困难群众所需物资记在心里,回来之后准备好物资再次上门。
“我们还能为困难群众做什么?”“虽然贫苦,但他们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却值得我们学习。”“在困难群众的需求中,我们相关部门还能提供一些什么样的服务?”……这些问题也萦绕在我们政协委员的心中,我想这也是县政协举办类似活动的初衷和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