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圆桌会·请你来支招 | 贾元元:加快开发“在地文化”产品 加速释放“商圈+”消费潜能
随着春节的临近,杭州的商超小店年货消费热气腾腾,文旅市场也迎来新一轮的流量高峰。近日,《杭州政协》杂志“本期关注”暨《我们圆桌会·政协视点》栏目组邀请市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围绕大力提振消费主题建言献策。现将委员发言,摘编如下:
市政协委员,拱墅区副区长贾元元
结合自身工作,在文化消费和商圈建设方面谈几点思考。
文化消费方面
2024年,杭州共举办演唱会107场,举办数量从全国第17攀升至全国第4,吸引观众约212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约19亿元,拉动文旅消费近120亿元。在推动赛事演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议持续加强高品质文化内容的引进,确保更多国际知名的文化活动能够在杭州举行,让丰富多样的文体生活场景走入千家万户,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杭州是“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应充分加以利用。建议深入挖掘和开发本地文化遗产,“量身定制”更多反映杭州独特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文化消费品,特别是那些能提供沉浸式体验的产品,让市民和游客可以在游中学,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杭州的魅力。
对于文化场馆的运营,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创造一种既能欣赏高水平艺术又能享受舒适休闲时光的空间,让文化消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建议探索更加综合和灵活的产品供给策略,比如在文化活动中融入更多样化的消费元素,如餐饮、休闲等,提升整体消费体验。以及考虑国企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共同承担起发展本地特色文化的责任。
杭州商圈建设方面
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商圈提质扩容,加速释放“商圈+”消费潜能,可以成为推动杭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
建议提升服务配套与软环境建设,如更新市政设施、建立智慧停车系统、增加共享公共空间、建立完善的免税购物和离境退税制度等,实现商圈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融合,增强商圈消费舒适度。
鼓励烟火气多样性市场主体培育。近年来,独具“烟火气”的生活场景对游客独具吸引力,应进一步鼓励武林夜市在不扰乱城市形象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发展。同时做亮后街经济,聚焦小众、在地、国潮文化,打造新兴文化聚集地,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活跃集市的同时,增强商圈可逛性和话题度。
提升商圈通达性,优化交通连接和商业引导,加快建设高品质步行街区、优化年轻人挤爆的B1B2层等,形成区域商圈精准布局。同时,鼓励商圈结合自身建筑元素和杭州文化符号对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商圈商业吸引力的同时,激活商圈活力展现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