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工作室 | “百丈百味”如何打响?市政协“智汇乡村”委员工作室开展首场微协商
4月2日,市政协“智汇乡村”委员工作室——“百丈百味”农产品产销融合发展协商活动在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召开。本次活动由市政协“智汇乡村”委员工作室、余杭区政协百丈镇联络工委联合主办。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吴持瑛,余杭区政协社法委主要负责人、百丈镇相关负责人,市政协“智汇乡村”委员工作室委员代表,部分区政协委员,市委党校中青班百丈绿色发展实训学员代表,百丈富美公司,农企农户代表等参加本次活动。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兼职副主任、“智汇乡村”委员工作室领衔委员忻皓主持活动。
钟顺顺
百丈镇副镇长
介绍“百丈百味”品牌的创立初衷与运营模式,她表示,众人拾柴火焰高,品牌的核心就在于整合分散农户资源,利用农村闲置劳动力,带动农户增收。
百丈富美乡村公司负责人周海英呼吁政府简化SC认证流程,并建议将农产品与当地文化资源结合:“研学活动不仅是文化体验,更应成为农产品的展示窗口。”
半山村职业经理人刘晶表示:“乡村是人情社会,选品需要公平机制。”她建议,可以每季举办匿名投票,让专家和消费者共同选出最佳口味。
仙岩村农产品加工户业主徐丽英说:“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延长产品保质期,比如瓜子的保存技术。只有标准化生产,才能让‘百丈百味’从舌尖走向心间。”
本地农户代表朱美芳提到,原料供应是最大痛点:“清明前的艾草本地产量少,需要精准对接货源,确保口味匹配。”
参会的市委党校中青班百丈绿色发展实训学员代表们纷纷结合本职提出建议、畅谈感想。他们表示,建议要在做好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开发“盲盒式”特色产品,用非标口味吸引年轻人。要讲好品牌故事,分阶段突破市场,绑定百丈的乡土文化和节气传统,让农产品从商品变成文化符号。要找到懂市场的“灵魂人物”,用文创思维突破季节性限制。同时必须注重加强质量管理,把牢安全底线。
“智汇乡村”委员工作室委员、余杭政协百丈镇联络工委副主任严群芳建议:“‘百丈百味’应另辟蹊径,聚焦文化盲盒,用差异化吸引小众市场,或者绑定文旅项目,让农产品成为游客必购手信。”
区政协社法委主要负责人建议,要做好统筹规划,让品牌意识深入消费者群体。同时,她认为基础设施共享和生产标准的建立需要政府推动,“百丈百味”可以借助农科院等专业机构的专家力量,助力食品加工的专业化发展。
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主任吴持瑛表示,农产品产销融合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此次协商活动聚焦百丈镇农产品供销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各方以面对面的形式展开协商交流,共同献计献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她建议,要打造好“百丈百味”区域农产品品牌,就产品辨识度、标准化、设施共享等进一步深化提升。同时要求“智汇乡村”委员工作室要继续围绕“小切口”民生议题开展政协微协商活动,为增进民生福祉建言献策,并发挥好“智汇乡村”委员工作室联系服务农民群众作用,多反映农情民意,集聚多方智慧融合多方资源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