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听诊问疾到把脉民生,政协委员书写健康答卷

2025-04-16
富阳政协

每周四上午,在农工党社会服务基地——富阳区场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能看到富阳区政协提案组委员、区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汪春良的身影。

3年来,这位肛肠科专家和区政协医卫界委员马敏俊、韩舞群、唐焕庆,风雨无阻地往返于城乡之间,以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基层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定期坐诊解难题

专家资源下沉基层

三年间,四位具有农工党党员身份的富阳区政协委员,主动扛起责任,每周按时奔赴农工党社会服务基地坐诊。身为肛肠科、消化科、影像科、中医科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凭借深厚的医学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总能精准诊断各类疑难杂症。

场口村的孙大伯,今年60岁出头,因工作需要长时间坐着或者站着,一天有六七个小时几乎都是同一个姿势,导致痔疮复发、疼痛难忍。结合检查结果与患者主诉情况,汪春良在基地为患者实施了手术,免去了孙大伯赴上级医院奔波劳累之苦。

不仅如此,四位委员深知基层群众“看病难、看专家更难”的痛点,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资源和影响力,组织肾病科、泌尿科、妇科等多科室专家进驻服务基地。自此,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便捷的专家诊疗服务。

多元服务暖民心

惠及万千基层群众

除了常态化坐诊,政协委员们积极争取农工党省市医疗专家资源,多次组织医疗团队深入村社、企业、学校开展义诊活动。

唐焕庆深知基层群众健康知识匮乏,主动挑起科普重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活实例,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常见问题开设健康科普讲座,向群众普及疾病预防、正确用药和日常保健知识。

为了更好地帮助长期卧病在床的患者,委员们主动开展上门巡诊服务。场口镇上图山村村民柴大伯,15年前因患上脑梗导致左侧肢体活动受限,长期卧床。8年前,他又做了膀胱造瘘手术,术后需每月定期更换膀胱造瘘管。汪春良携专家团队定期上门巡诊,及时为柴大伯更换瘘管,同时精准分析病情,调整用药方案,给出科学合理的康复治疗建议,解决了柴大伯的实际困难。

委员们还引入急救培训资源,通过理论讲解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为辖区居民系统传授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关键急救知识,有效提升基层群众的急救技能。

数据见证了委员们的辛勤付出。三年来,委员们带领医疗专家团队为基地的3624余名居民提供了专业、精准的诊疗服务;完成手术4例、超声检查613余次、胃镜检查764人次、结肠镜检查507人次,16例早期恶性肿瘤的筛查发现,挽救的是16个家庭的幸福;开展义诊活动10余次,组织急救培训3次,直接受益群众数千人次。

同时,委员们不忘培育“带不走的医疗队”——通过门诊坐诊、手术实操及病例研讨会、学术分享等方式,4名基层青年医生快速成长。这种“输血+造血”的帮扶模式,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下宝贵火种。

深入调研献良策

赋能基础医疗体系构建

政协委员在服务农工党社会服务基地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提供医疗服务,还积极关注基层医疗体系构建。诊室里的发现,化作6份沉甸甸的提案与社情民意信息,内容涵盖巡回医疗服务、优化医疗服务供给、建好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均得到落实办理,为改善基层医疗设施、提升医疗人员专业水平、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等方面贡献智慧。

从病榻到案头,从听诊器到提案本,富阳医卫界政协委员正在探索“服务+履职”的双向奔赴。他们用白衣天使的仁心与政协委员的担当,在基层描绘着“健康中国”的温暖图景。

展开全文阅读
作者 : 杭州新闻
编辑 : 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