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国资投资体系 助力经济大区挑大梁——区政协委员走进国投集团开展专题调研
7月29日上午,区政协副主席张瑾带领经科委和部分政协委员,赴杭州余杭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做优国有资本投资”专题调研暨提案集中面商活动。
面商活动上,区国投集团主要负责人汇报了余杭区产业投资基金的功能定位、总体规模以及运行成效等内容,并结合政协委员较为关切的决策机制、跟投联投模式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
“建立国资项目与区内科创企业常态化对接机制”“探索‘容错清单’,为早期硬科技项目松绑”“加大对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直投力度”……委员们结合前期提案,与国投集团负责人深入交流。
在投资策略和赛道聚焦方面
赵海燕建议充分挖掘余杭区人才高地特色,发挥好高层次人才聚集的优势,通过借力借势更好提升产业投资基金在投早投小方面的成功率,打造运营能力更强、收益能力更强的产业投资基金。翁建波建议聚焦更细赛道,为余杭区本土企业提供更大的支持力度,发挥出产业基金在聚集人才、催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仲秀芳建议充分运用好资金、土地资源,依托余杭在数字信息产业等方面的先发优势,打造好特色产业集群;同时,探索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
在资源整合和生态构建方面
陈树坤建议要着眼强化国有资本的背书和引导功能,吸引和联动更多市场化投资机构落户余杭,构建更好、更活跃的资本市场和投资环境,为余杭广大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曹鹏建议更好利用股权投资这一方式,与更多本土企业构建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借助链主企业,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巩固前期优势产业的同时,针对余杭企业科研端强、市场端弱的现状进行持续赋能。
在成果转化与孵化机制构建方面
孙威建议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加快科学研究机构的产业转化效率方面挖掘产业投资基金的作用,实现余杭区内更多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能就地在余杭转化,推动更多“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朱卫国建议要强化与周边区域科技创新项目投资的横向比较,找出短板,更好地对初创型、轻资产型企业进行孵化。
在差异化发展与安商稳商功能发挥方面
周侃奇建议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个层面,布局差异化发展道路,在探索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和专业投资机构作用的新机制的同时,发挥出产业投资基金的安商稳商作用。
张瑾表示,本次调研既是座谈会,也是面商会,既回应了工商联界别大会发言引发的关注,也搭建了协同新平台。活动聚焦产业投资基金这一主题,国投集团的汇报详细生动、委员们的建议精彩纷呈,更好地增进了双方的联动和学习。她要求,国投集团要充分吸收与会委员智慧,进一步整合链主企业、投资机构、行业大咖等资源,为余杭企业持续赋能。希望委员们持续关注产业投资体系建设,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合力把余杭打造成为一片更广袤的创新热土和创业厚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