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知政建言零距离 委员现场问民生

2025-09-05
桐庐政协

9月2日下午,我县召开2025年全县政情通报会,县委副书记、县长张蕙娜通报了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半年主要工作。会上,县政协委员围绕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工作向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提问,为增进民生福祉贡献政协力量。

科技技术界委员钱骁寅:

“中国最美县”是桐庐最亮的金名片,农村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面貌实现了精彩蝶变。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在乡村运营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请问县农业农村局,在强化乡村运营能力建设、积极探索乡村运营新模式方面有什么思路与规划?特别是在提升资源转化效益、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激发村民参与动力等方面有哪些针对性措施?

桐庐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施宇昕介绍相关情况并回应:

深化片区化运营,破解资源转化难题,统筹布局梅蓉“黄金左岸”、江南古村落、慢生活体验区等九大片区,链接匹配职业经理人能力特点和各村资源情况,由原职业经理人运营单村,逐步转为划片区运营多个乡村模式。强化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价值链,以“民宿+”、农文旅融合为突破口,推动乡村业态升级。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激发村民参与动力,创新“企业出资、村里实施、村民共享”的“村社企共富共同体”模式,深化村民利益联结与参与机制。让村民成为主人翁,共享发展成果,激发村民参与乡村运营的内生动力。持续引进和培育乡村运营人才,除了招引运营专家团队和运营专才外,要积极培养本地人才矩阵,支持和鼓励本土企业家和返乡青年参与乡村运营,吸引本地在外人才、能人志士回乡创业。

文化艺术界委员申屠静琪:

这两年我真切地看到桐庐的教育正在快速进步,这让我明白,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难的是坚持、是持续地投入。杭州学军中学进入桐庐之初,我县提出了“两校打造”行动,希望通过良性竞争、相互促进,同步把杭州学军中学桐庐学校和桐中打造成省内一流高中。我想请问下县教育局:一年过去了,“两校打造”具体推进得怎么样?以及,杭州学军中学的到来,又为我县的高中、初中教育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桐庐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忠华介绍相关情况并回应:

当前已做工作有三大块:一是生源上,实行均衡招生,抓住“两校打造”发展关键。自2024年学军中学桐庐学校投入使用起,我县就实施了“一体招生、均衡录取”的招生方式,确保两校生源均衡。二是硬件上,启动桐中改造提升,补强“两校打造”发展基础。县政府将桐庐中学提升改造工程列入县级民生实事,投入资金5000万元进行提升改造,分两期实施,完成后会让桐中的“县中振兴”拥有更好的发展和竞争基础。三是教学上,推进双向交流,创新“两校打造”发展路径。一方面加大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之间的各种交流,共同提升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设立“朝阳书院”,面向初中进行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下一步,还将推进小初高跨学段教共体改革,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积极影响包括:优质普高资源供给增加。有效缓解优质学位的短缺,满足家长、学生对优质学位的需求,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上更好的高中。良性竞争态势初步形成。“两校打造”推动普高呈现“两校竞争”的局面,同时也带动全县普高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教育生态得到明显优化。优质普高资源的增加意味着学生有更多机会通过努力进入好高中,将更好激励着我县初中提升教学质量,形成“出口”带动“入口”的良性循环,有效增强了我县的教育吸引力和竞争力。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两校打造”行动,推动我县高中教育及全县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为老百姓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展开全文阅读
作者 : 文字 县政协办公室
编辑 : 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