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
发布时间:2022-02-11 23:55:00

2月11日下午,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委员们紧扣大局、情系民生,为我区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当好全市领头雁、成为全省排头兵、争做全国先行者建言献策,发出履职“好声音”,凝聚发展正能量。

区委书记王敏,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姜永柱,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吴炜炜等区委、区政府领导,以及区级相关部门、平台负责人应邀到会,听取委员发言。

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叶建宏、黄晓燕、施利君、陈金良、汤卫、童一峰、瞿虎、叶阿洪及主席团其他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施利君主持。

大会发言是政协和委员履职尽责的重要形式,也是党委政府听取民意、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有效渠道。会前,各党派、界别、团体和片委员组深入一线察区情、访民意,撰写了33篇高质量的发言材料。会上,12名委员作现场发言,其余作书面发言。委员们的发言紧扣时代主题,聚焦“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与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涉及亚运攻坚、数字化改革、自贸建设、共同富裕、文化兴盛等多个方面,议政议到点子上,建言建在关键处,赢得了与会领导和委员的一致赞同。

姜永柱对委员们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认为选题精准、调研深入、建言务实,展现了委员们关心关注萧山发展、积极参政议政的饱满热情。要把委员们的心血和智慧,切实转化为推动政府工作的具体举措。

姜永柱代表区政府,对区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一直以来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包容、监督和支持表示感谢和敬意。他指出,萧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区政协和各位委员们建睿智之言、谋创新之举、献务实之策。委员们的发言聚焦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大事、改革发展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具有非常高的水准,高度契合政府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为政府工作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决策参考,令人深受启发。会上,他就委员们关心的问题,围绕“产城人文”四个方面一一作出回应。

姜永柱表示,未来五年,政府工作任重道远。区政府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希望区政协能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政府工作,各位委员继续发挥智慧和力量,多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多行监督之责,共同为萧山美好明天努力奋斗。

委员们的精彩发言

民盟萧山区委会——

增强自贸辨识度,推动自贸区萧山区块高质量发展

发言人:傅潇侠

观点:自贸试验区萧山区块挂牌成立一年有余,成果丰硕。但对标先进,自贸区建设仍有不足,需要再提升。

建议:

1.围绕“产业链”,打造特色产业的辨识度。打好航空枢纽牌、数智制造牌、数字贸易牌,将“数字”深度融合到制造、贸易、流通中去。

2.围绕“创新链”,彰显制度创新的辨识度。聚焦动能转换、扩大开放、产业升级,积极探索科技领域、综合保税领域、重点产业领域普适制度创新。

3.围绕“生态链”,提升要素保障的辨识度。不断强化政策倾斜、规划保障、协同配合。

4.围绕“服务链”,优化营商环境的辨识度。打造“线下”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上”E站式数字服务平台。

民进萧山区委会——

加快推进“萧滨一体化”进程

发言人:吴张镭

观点:萧山、滨江同处钱塘江南岸,一衣带水、同根同源。“萧滨一体化”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杭州城市能级,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形成;有利于均衡城乡发展,助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形成强大产业生态圈,助推杭州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建议:

1.战略定位共谋。两区明确战略合作定位,实现更高层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释放更大发展空间,推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着力打造钱塘江南岸先进高端制造产业带。

2.产业合作共推。借助专班成立的契机,推进产业平台对接,推动广大腹地腾飞。依托数字赋能,探索更高层次的创新驱动、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新路径。

3.资源要素共享。释放土地潜力,绽放科创活力,共享人才智力,推动两区产业链创新发展。

4.合作机制共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强化宣传引导,共创合作机制,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民革萧山区基层委——

打造“专精特新”集群,重塑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发言人:吴丹

观点:在萧山产业跃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何才能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上实现大突破、大发展,重回“老大哥”的位置,创新经济是破题的关键,而拥有“创新”灵魂的“专精特新”企业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建议:

1.聚焦特色打造,优化顶层设计。加快出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打造目标、发展路径,培育多层级的“专精特新”群体。

2.聚焦科创属性,细化梯度培育。持续做大“蓄水池”,细化培育路径,推进“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再升级。

3.聚焦重点产业,强化招大引强。坚持产业链发展的思维,以“萧滨一体化”为契机,厚实“专精特新”发展的产业基础。

4.聚焦产业生态,深化协同创新。助推企业入链发展,建立科技、产业创新双联动。

5.聚焦精准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做好“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保障,以及土地、人才、政策等要素保障工作。

台属界——

完善我区综合交通规划建设

发言人:姜楠

观点:过去几年,萧山在“前亚运、后峰会”的时代背景下,全区上下全力打好“一二八”组合拳,“22688”交通大会战项目有序推进,基础设施骨架日趋完善。但从十四五规划“提升萧山交通能级和群众满意度”的目标来看,仍有诸多不足。

建议:

1.加强规划统筹引领。做到高起点规划、全方位融合、系统化构建。

2.提升交通枢纽能级。进一步完善机场交通体系建设,继续发挥好杭州南站枢纽作用。

3.合理布局南北路网。加快建设时代大道南延、临浦快速路等南北快速路网,打通城市断头路,缓解城区内南北向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4.提高公交服务能力。强化枢纽接驳能力,重塑常规公交网络,完善公共自行车体系建设,提升群众公共交通体验。

5.促进数字交通发展。打造数字交通智能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精准管控交通流量。

文艺界——

把湘湖打造成为宋韵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金名片”

发言人:万玲

观点:湘湖开湖于北宋,完善于南宋,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宋之湖”。九百多年时光流逝,湘湖的湖光山色,依然折射着浓郁的宋风遗韵。建议以湘湖旅游度假区的山水、人文、建筑等为依托,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湘湖的宋韵文化。

建议:

1.深度发掘,厚植宋韵文化传承发扬。发掘湘湖宋诗宋词,提升文化价值知名度。整合湘湖寺庙建筑,开展禅意文化再创作。传承传统宋韵民俗,绽放民粹文化新风尚。

2.彰显特色,推动宋韵风骨古今融合。打造湘湖成为“民呼我为”的示范样板。打造湘湖成为“程门立雪”的治学教学点。打造湘湖成为“茗山斗好”的茶文化基地。

3.整合资源,扩大宋韵魅力国际影响。坚持大开放,依托国际性活动展示宋韵文化。学会蹭热点,依托亚运会宣传宋韵文化。用好高科技,依托数字化场景传播宋韵文化。

经济界——

数智赋能,提升老旧房预测预警和管控能力

发言人:占国红

观点:加强城市老旧房屋安全管理,消除各类事故隐患,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是事关城市有序安全的难事,是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要事。

建议:

1.扣清底数、汇集信息。加强排查,做到“一房一档”“一房一码”,业主、周边住户、网格员及社区均可以通过扫描房健码直接和平台对接。

2.加强检测、实施预警。采取“远程监测+人工巡检”,对老旧房安装高精度传感器进行24 小时实时监测;线下通过人工巡检加强网格化管理。

3.精准施策、协同处置。建立房屋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根据预警等级,触发指令分派至各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

4.加强宣传、提高意识。依托房屋安全管理大数据平台,向相关群众定期发送房屋使用维护管理知识,不定期开展房屋安全管理知识的宣传普及。

农工党萧山区基层委——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建设萧山区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发言人:董书琪

观点: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的短板,结合我区仍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国内外疫情风险挑战的这一现实,建议我区建立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康复一体的公共卫生医疗中心。

建议:

1.立足当前重点,建设现代化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由区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强化责任落实,保障经费投入,综合各方面因素,合力计划建设。

2.立足医防结合,构建标准化公共卫生医疗体制。以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为龙头,整合区内医防资源,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公共卫生防治体系。

3.立足人才培养,打造高效化公共卫生医疗队伍。制定合理的公卫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中西医结合型人才队伍的培养,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开展公共卫生专业内容培训。

4.立足平战结合,整合全域化公共卫生医疗资源。依托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整合全区公共卫生医疗资源,实现预防和医疗协同发展。

致公党萧山区基层委——

高质量推进老旧城区改造提升

发言人:吴建霞

观点:高质量推进老旧城区改造提升,实现新老城区共同发展,以最优、最美的城市风貌承担杭州亚运主会场任务,展示“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领域”试点样板风采,是我们在“十四五”期间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建议:

1.强化规划引领,推进老旧区块连片提升。做好调查摸底,将相邻区块统筹纳入改造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改造。提高改造标准,争取实现“最多改一次”。

2.完善功能配套,重振老旧城区人气活力。重点完善老城区商业配套建设。完善支小路网体系,优化公共交通接驳效率。完善公共设施布局与规模,提升“一老一小”服务保障能力。

3.提升小区品质,打造老旧城区宜居环境。完善老城区绿化体系,重点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提升小区内部绿化环境,增设多样化的健身设施和座椅休息设施。

4.重拾历史底蕴,丰富老旧城区文化内涵。打造官河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挖掘老城区文化基因,提炼老城区文旅IP。

5.强化保障体系,加快老旧城区提升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专项工作改造指挥部,由各国资平台分片包干设施,出台奖补办法等。

无党派——

汇聚慈善力量 助力共同富裕

发言人:孙辉

观点:激励和引导更多企业主体和高收入群体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推进现代慈善事业,广泛汇聚慈善力量,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单元建设,已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建议:

1.加快发展行业组织,提升专业化水平。加快培育发展不同类型的慈善组织,推动慈善总会转型成为枢纽型、资助型、服务型慈善组织,增强一站式指导服务功能。

2.创新慈善捐赠模式,强化项目化运营。探索新型捐赠方式,设置相对稳定持续的公益项目,通过公益微创投拓展服务领域。

3.大力弘扬慈善文化,促进影响力传播。加强“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营造浓厚慈善氛围,健全激励表彰制度。

4.深化“慈善+互联网”改革,提升数字化水平。依托平台,开辟人人可参与可分享的路径,实现量身定制和公平配置,实时记录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情况并进行自动评估和分级。

5.强化监督管理合力,提升规范化水平。政府部门加强指导、监督和管理,规范制定行业公约,完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制度。

民建萧山区基层委——

规划好 扶持好 管理好 服务好

让民营小微企业园发挥“大作用”

发言人:戚天琪

观点:创办高质量小微企业园,能够将小微企业集聚起来,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缺资源、缺配套、缺平台、缺人才等发展困境,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议:

1.加强“一张图”规划引领。推进城市发展“多规合一”,把小微企业转型融入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实现同谋划、同治理、同发展。

2.出台“普惠性”扶持政策。实行“平台集中孵化,镇街分类承载”模式,以公平赛道建设为目标,出台普惠性的专项补助政策。

3.提高“数字化”管理水平。开发区级智慧园区系统,建设“一园一档”线上数据库,对园区和企业进行更精准化的帮扶。

4.提供“全周期”服务保障。加快“一件事”集成改革延伸扩面,进一步完善项目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包括工业云、金融云等模块的全产业链一站式物业管理云平台,明确“对口帮扶”单位,设立园区联络员,建立服务热线。

区科学技术协会——

加快低效企业整治提升,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言人:沈铁伟

观点:根据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部署,结合我们萧山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的要求,加快开展全域工业治理,推进存量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优化空间布局配置、整治提升低效企业的综合性工作,对实现萧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建议:

1.转型升级提效能。深化数字化改革,全面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考核。打造多层级产业载体,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和都市经济转型。培育五企提质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优化企业结构。

2.存量改革拓空间。推进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引导零散用地置换集聚,优化国土资源空间配置。围绕“三年清零”的攻坚总目标,继续开展整治提升专项行动。

3.机制创新增活力。规范二级市场,破解流转不畅难题,提高工业用地资金池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资金池作用,破解动力不足难题,深化差异化要素供给,破解倒逼不力难题。

九三学社萧山区基层委——

打造我区“十四五”科创新高地

发言人:周梦兰

观点:自区委区政府确立创新强区战略以来,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强势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仍然面临创新指数与经济大区的地位不匹配、创新载体与高地建设的能级不匹配、创新投入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匹配等问题。

建议:

1.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创新发展“合力”。加大财政投入、土地要素保障力度,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举办各类创新创业的论坛、活动和赛事。

2.积极提升科创平台,激发创新发展“潜力”。积极参与杭州市综合性国家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打造钱塘江科创廊带,持续深化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

3.做优企业创新主体,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把研发投入作为企业申报项目、亩产效益评价等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指标,集中力量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大力招引各类科技服务机构。

4.打造最优人才环境,催生创新发展“活力”。聚焦未来产业方向,实施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等人才政策,清除高层次人才在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流动障碍,为来萧留萧人才提供一流的综合配套服务。

来源:萧山政协   作者: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