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四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领办提案:关于建立统一的杭州市企业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切实解决诉求的建议 |
2020年06月30日 10:53:53 星期二 |
(市工商联)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围绕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实招。杭州的城市营商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总体水平稳居国内一流,在长三角地区和省内更是处于最优水平。企业对杭州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成效也给予了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 但在营商环境培育政策制定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惠企政策调整频繁,有时集中推出,让企业家“眼花缭乱”,没有精力也没有相应团队去认真解读政府相关政策;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他们希望政府政策的获得能够“像淘宝一样方便,百度一样便捷”;企业难以及时、全面获取政策信息,会因无从知晓而享受不到政策;涉企服务过程中重复“派单”现象较为突出,多条线的多个部门密集开展调研,造成企业会议多、问卷多、统计报表多,给企业带来过多负担和烦扰;对中小微企业开放的公共实验平台数量严重不足,许多数据要去外地实验检测,耗时费力等。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借鉴“上海市企业服务云”的成功做法,建立统一的杭州市企业服务平台,做强涉企服务,解决企业诉求。 一、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杭州市企业服务平台 目前,我市存在多个涉企服务平台,如“杭州办事服务”、 “杭州网上办事大厅”、杭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惠企服务平台”等,这些平台主管单位不同,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各有侧重,发布时间、提供信息参差不齐,企业难以准确分辨、使用。为提高服务效能,方便企业使用,建议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杭州市企业服务平台,把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智能化、网络化载体和抓手,面向全规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企业,提供精准性、兜底式、全覆盖的电子政商综合服务,解决企业诉求反映迟滞、政策获取渠道不畅、难以寻找有效专业服务等问题,实现一站式政策服务、一网式政务服务、一门式专业服务。 1.提供各类政策、政务、专业服务。围绕做强政策服务,设立“政策查询”“政策匹配”“政策订阅”等栏目,统一发布各类涉企政策,并编印发布惠企政策清单和涉企公共服务清单等;围绕做深政务服务,将区县市以及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等部门整合在企业服务平台上开设旗舰店,一网式聚合涉企财税、创新、商务、人才等政务服务;围绕做精专业服务,邀约各专业服务机构入驻企业服务平台,推出一系列培训、服务和活动,并集成发布,便于企业因需选择。 要把企业服务平台打造成政策的百度、服务的京东,让企业获取政策和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企业不用再到各个网站跑,一站就可以完成所需服务。 2.解决企业诉求。发挥杭州数字经济优势,围绕“互联网+人工智能+企业服务”主线,按照“权威、便捷、高效、低成本”原则,帮助企业切实处理解决诉求,实现企业诉求处理从被动到主动、从线下到线上线下结合、从碎片化到系统化、从笼统性到精准性的转变。 建议把企业服务平台与12345热线“分口并线”处理,由企业服务平台对全市企业诉求进行兜底式“总受理”,除了自身接收的各方诉求之外,还将受理“12345”热线转送过来的、没有明确处理部门的诉求。同时企业服务平台对于有明确处理部门的诉求在线转交“12345”热线,通过热线处理机制予以解决。双方要及时将移转诉求处理结果互相反馈,形成诉求反映——处理——评价的闭环机制,并要明确办理要求,确定联系了解诉求情况、一般事项办理回复、疑难复杂事项办理回复的时限。 二、做好统一管理、宣传和监督 1.要加强统一管理。建议由市经信局牵头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制订企业服务平台共享标准、管理规范、服务流程。 2.要加强统一宣传。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杭州发布”等方式,加强企业服务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企业服务平台的社会认知度和企业认同感。利用企业注册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动企业对接使用企业服务平台。 3.要加强统一督查。定期汇总通报企业诉求处理情况、部门响应情况和企业满意度情况,大数据分析汇总企业诉求,梳理企业面临的共性、重大问题,研究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瓶颈。建议由市府办、市纪委等单位联合开展对企业诉求受理、办理情况的统一督办、统一督查,促使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快速反馈机制的形成。 |
来源: 作者: 编辑:王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