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作为人生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为服务委员、群众,传播科学家教知识与理念,助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12月30日晚,区政协“青春讲堂·每月一讲”活动在家庭教育委员工作室举行,邀请全国知名校长、资深家庭教育专家、滨江区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心特聘专家陈钱林作《抓核心素养,助幸福成长》专题讲座。区政协副主席谢春凤,教文委负责人,部分政协委员参加。
陈钱林首先指出,家庭教育要抓“核心素养”。何为“核心素养”?陈钱林举例说,拉小提琴背后的热爱艺术,跑步背后的运动习惯,比掌握小提琴技能和拥有好的跑步成绩更根本。因为一个人热爱艺术,他的精神生活品质会更高;一个人坚持运动,他的健康会更有保障。“我们应该把教育‘拉长’,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整个人生串起来思考;应该把教育‘拓宽’,从分数和特长外的习惯、能力、情商、人格等角度思考。如此才可能更好地把握人的核心素养。”
针对如何以家庭教育抓住并发扬人的核心素养,陈钱林从“习惯,抓什么?”“学习,靠什么?”“自立,立什么?”三个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讲解。他还分享了自己原创的以马克思、恩格斯“人性论”为依据的“健全人格”坐标图,即每个人都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三位一体。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必定是这三个属性都发育完善的人,要从小事着手,从小有意识、多维度的构建孩子的健全人格。在具体方式上,陈钱林表示,“教育,要让孩子做梦,帮助孩子追梦,而不要太在乎是否圆梦。”要充分尊重每个孩子自己的“小宇宙”,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
教育是国家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本次家庭教育讲座启发了更多家长学习科学家庭教育的理念知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给家长们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及自立、自律、自学的品质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参考。2024年以来,区政协依托委员工作室、硅谷书房等平台载体开展了十余次“送教育”惠民活动。未来,区政协将继续深耕科学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发挥平台优势,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助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发展。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