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则百业兴。杭州正全面推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以此为基础推动城市国际化、产业高端化,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今年初,聚焦“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市政协组织相关党派、界别、政协委员及县(市、区)政协成立课题组,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1份主报告和17份子课题报告。
日前,市政协围绕该主题召开“请你来协商”月度协商座谈会。
“重点构建在航空、海运、陆港三方面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立体框架和多元化交通网络。” 会上,市政协城建人资环委主任沈海峰代表课题组作主旨发言,建议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布局“数字+”全球航空网络,构建“米字高铁”,加密高速路、快速路网,推进都市圈深度融合发展,建设杭州的国际陆港,打造“通江达海”“海河联运”中枢港等新型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体系,建设“全球数字经济要素链接第一城”。
“以空港为核、产业为翼、制度为帆!”萧山区政协副主席瞿虎建议,将萧山空港区域建设成为集全球链接、高端产业、创新活力、宜居宜业于一体的现代化航空都市区,使其成为驱动杭州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强劲心脏。
杭州机场是浙江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前沿。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总监徐文龙建议,提位升级杭州机场为区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加快推进机场四期扩建和容量提升。
市政协委员、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陈自辉提出,以既有铁路为基础,打造贯穿城市中心城区、链接周边县(市、区)的市域铁路网络,提升杭州在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内河航运升级,助推水上旅游发展。”市政协委员、市商旅集团水陆交旅发展集团总经理助理李林蔚建议,构建“核(河道)-带(岸上旅游带)-面(城市)”三圈层结构,水岸联动创新和丰富水上旅游产品。
整合低空资源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市域(郊)铁路和轨道交通网建设,打造数智化创新型交通枢纽城市……9位政协委员、专家和县(市、区)政协代表协商建言,212名政协委员在线参与网络议政并提出建议185条。
副市长丁狄刚到会介绍情况、听取意见,表示将吸收采纳协商建议,推动杭州2027年基本建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035年全面实现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目标,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战略节点。
市政协主席马卫光说,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对杭州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城市综合发展能级具有重要意义。要抢抓“十五五”战略机遇,进一步精准定位、科学规划、全力推进,不断锻造杭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竞争力。政协要持续关注助力,坚持发挥优势、双向发力,为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