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推出的“专车”到底是“黑”还是“白”?
2014年10月15日 08:50:06 星期三

收费高昂,随叫随到,动了出租车司机的“奶酪”

“专车模式”是不是在打政策擦边球,相关部门正在调研

打车软件推出的“专车”到底是“黑”还是“白”?

“的哥”老徐还记得上半年的好光景。

那时候,“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两大打车服务软件的烧钱大战让他轻松月入过万。

不过最近,老徐开始对这两款打车软件“由爱转恨”。

他觉得打车软件们最近玩得有些出格,动了的哥的“奶酪”。

“专车”很体面 司机也轻松

打开手机软件“快的打车”,在预约车一栏内相较以前多了一个新选项:“一号专车”。

记者发送了一个订单,从市体育馆到信义坊,不到一分钟,即被抢单。

来的是一辆黑色的东南菱悦,车况和内饰与一般的私家车并无不同。

司机周师傅4个月前还是杭州春光出租车公司的一名“的哥”,而现在他每天白衣黑裤地坐在车里,等着手机端上门的生意。

“开出租车太累了,路面这么堵,每天定额的班费,规矩太多了。开这个专车,订单式的,没有空跑里程,也不用交班费,成本低多了。”

转眼就到了信义坊,周师傅在软件上点击“到达目的地”,记者的手机上立刻有了支付车费的提示:付费39元。

像这样一单,周师傅可以提成5元。周师傅开了“专车”后,收入主要由四块组成:保底薪资+服务奖金(评价体系)+每一单提成+油耗补贴。

“接单比较勤的话,一个月六七千是能赚到的,关键是,比开出租车舒服多了。”在记者下车后,周师傅就将车停到了路旁,打开Pad看起了电视剧,同时等待下一个订单。

记者回头看了一下,夜色中,这辆“专车”从外观上看,与一旁停靠的私家车真的没有什么不同。

专车收费高 补贴也不少

“从体育馆到信义坊,路程也就6公里,坐的士打表的话不会超过23元。”老徐咂舌于“专车”的高收费。“类似的专车,没有《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却光明正大地开在路上载客营运,收费还比我们高,这对每天辛苦跑马路养家的出租车司机来说,太不公平。”

而“专车”的高收费,也远远将出租车甩在身后。“专车”都有一个起步费,这个起步费是不含里程数的。而杭州的出租车起步价中包含了3公里的初始里程数,之后每超1公里收费3.75元。

以另一家打车软件“滴滴打车”近期推出的“滴滴专车”为例,起步费行程基本费用17元(不包含里程),里程费是每公里3.9元,每0.1公里结算,当车速低于12公里/小时,收取每一分钟1元的低速费,不足1分钟不计费,当里程超过15公里后,每公里加收1.6元空驶费。

然而,可以预见的是,新一轮的“专车大战”已近在眼前。记者了解到,于本月10日上线的滴滴专车,鼓励专车司机接单,只要每天完成6单,就奖励60元/天的补贴。而快的打车的“一号专车”烧钱势头更猛,采用阶梯式的奖励方法,每周奖励一次:完成20单奖励300元,30单奖励600元,50单奖励1200元。

“专车模式”多方合作 定位“黑车”比较难

的哥老徐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他说自己最关心一个问题:“这些车到底算不算黑车?”

记者随即采访了“快的打车”高级公关经理叶耘,叶耘说,在运营中,他们也在规避这种政策风险。

叶经理介绍,目前”一号专车“业务在全国有超过一万名的“专车司机”。采用的运营模式为“1+1+1”,即“快的打车”内嵌的“一号专车”功能为接单和运营平台,与全国各地的汽车租赁公司合作,由汽车租赁公司出车,但不出司机,司机则由各地的劳务公司进行派遣。

通俗点说就是:客户通过“一号专车”平台找到汽车租赁公司租到了一辆“专车”,然后从劳务公司为自己雇了一名代驾司机。

从这个体系来看,三家确实都没有违规:

首先,“一号专车”只是在用车客户和汽车租赁公司之间做了个信息沟通平台;其次,客户坐上的“专车”是由租赁公司租借给客户个人的,只是时间比较短,并没有违反杭州市机动车服务管理局“只能租车不能租人”的规定。最后,司机是由劳务公司派遣的,性质是代驾,从业务上来看,不需要营运证,也避开了“黑车”的嫌疑。

老徐有些不服气,反问道:“这算不算在打政策的擦边球?”

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相关主管部门,得到的答案是:“以目前的法规来说,将其定位为‘黑车’查处有一定难度。目前多部门正在联合调研,过一段时间将会有相应动作。”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周中斌 文/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