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席殊书屋,且留下 |
2015年10月09日 06:28:15 星期五 |
留否,房租和转型是关键 “开实体书店,是不是真的没有前途了?”记者将问题抛向叶钧时,他沉默了。 这些天,网友的作为给了叶钧很大的震动:一张张老面孔的归来、销售额的飙升等迹象说明,阅读人群的潜在需求一直都在。一位老板闻讯赶来,表示愿意拿出一间店面供书店继续经营,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能做些咖啡混搭经营的调整;区文化部门向书店提出解决店面意向。 几天来,叶钧一直在反思:除了房租太高,缺少图书馆支持,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或许是书店的服务没有跟上。他坦承,这些年书店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对读者的主要服务就是找书订书,这些基本服务随着网络书店的兴起,已褪化得可有可无了。这对于本就读者群狭窄的书店而言,无疑是自寻边缘化。 “实体书店的发展,既要帮助解决高房租,也要靠经营者自身能够及时跟上市场的阅读需求变化。”省民营书店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认为,这些年制约我省民营书店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房租的成本比重太高,同时书店业的经营策略也要跟上阅读市场不断细化的需求变化,线上线下多维度运营,线下重体验和服务。 如果将对我省实体书店的观察视角拉得更宽广些,在这个国庆长假,我们或许会发现,有的书店在告别,有的在重生,有的在高歌。比如秀州书局,这家曾由冰心题匾的书店,在消失了一段时间后,一个年轻的女孩重新接手,在这个长假重新试营业了,卖出去的第一本书是英国女作家伍尔夫写的《雅各布之屋》;比如西西弗书店,这个从贵州遵义不足20平方米发展起来的书店,长假期间在杭州开出了第二家店,距离开上一家店不过半年时间。 一个书店记取了一座城市的温暖记忆。几天来,这座城市的人们的行为,也深深感动了叶钧,书店不仅对他个人甚至这座城市都有纪念意义。坚守前方,既有榜样力量,也有读者支持,叶钧说,目前唯一的希望就是房租能更便宜些,能生存下去,好再谋求更大的转型发展。 ■网友评论 herry:关于文化,关于读书,像环境保护一样需要政府的倡导、投入和支持。 神来之笔:我记得我是初三开始在那买书,现在工作了。真的好怀念。在那看书感觉整个人精神都活了,甚至比在图书馆看书更有感觉。最后一定要去支持一下。 随遇而安:如果能够配上手磨咖啡或是龙井、铁观音等品茶,既能让顾客博览群书,又能提升书屋格调,与时俱进,说不定生意能够好转。 邱天:曾经每个月要买千把块的书,这里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如今要关了,很是不舍! 第亚&在水之泮:不管现在电子书多流行,我都会去再买纸质书,打开书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合上书希望自己还能留在那个世界。 Shirley:没有书店的地方算不上是个地方。 虫心:还是希望老板能再找个地方开起来。 |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李月红 编辑:郑海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