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路上的胜利剧院 你多久没去了 |
2015年10月14日 08:35:23 星期三 |
1999年的门面 2015年10月13日的浙江胜利剧院。吴煌 摄 登台大师不胜枚举 《十五贯》和《五女拜寿》在这里首演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际大戏院又改了名字。这回,是我们熟悉的“胜利大戏院”,为迎接革命的胜利。 在上世纪50到70年代,胜利剧院是全省演艺市场的中心,一块金字招牌。 在这里登台的大师不胜枚举,尤其是越剧明星,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尹小芳、陈佩卿等轮番登台。那时,杭州老百姓有句口头语:“看京剧到东坡,看越剧到胜利”。 当年这些越剧名角的场子之火爆,不亚于今天年轻人追小鲜肉们。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西厢记》、《碧玉簪》,总是日夜连演,有时甚至演上一个月,且场场爆满。 当然,京剧、昆剧、婺剧等戏曲名家,也是这里的常客。 “盖叫天的《十五贯》,当年就是在胜利剧院排演的,再到全国巡演,后来变成昆曲复兴的契机。”沈振天说。 同样在这里“热身”的名作,还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五女拜寿》。 1952年,周福荣从太平洋电影院调入胜利剧院,任业务主管。他说:“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京剧的四大名旦先后都来过。” “我们后来一直保持了这个传统。我们给戏曲票友提供平台,圆他们的舞台梦。”沈振天说。 当然,经营是艰难的,即便加上后来的招待所和店铺,胜利剧院每年营收和支出只能将将打平。沈振天坦言,“全杭州只剩这么一个老剧场了。我晓得,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创新与守旧,前进与曲折,这个时代的人时时面临抉择。” |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郑琳 编辑:高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