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谈话剧,一个下午根本不够用 |
2015年10月15日 09:49:28 星期四 |
国话院长带队,四位导演昨来杭畅谈“直击人心”是怎样的感受 昨天,杭城很多文艺青年,汇聚到了钱江新城的洲际酒店,为了五位大腕。 中国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査明哲、王晓鹰、田沁鑫、黄盈,在院长周予援的带领下,来到杭州,他们要和剧迷聊一聊即将拉开大幕的——“全杭州·看世茂”中国国家话剧院2015杭州演出季。 发布会开始之前,很多从各地赶来的剧迷,以及一些学戏剧表演的大学生们,满脸的兴奋,一口气能见到这么多话剧界里响当当的人物,实在是机会太难得。 剧迷们对国话并不陌生。 去年,也是在桂香时节,钱江晚报主办的首届国话杭州演出季,给杭州人带来了査明哲的《死无葬身之地》、王晓鹰的《哥本哈根》、李樑的《向上走,向下走》,而今年的这场“剧会”,不仅仅有名导査明哲、王晓鹰、田沁鑫,还有青年导演黄盈。 这种熟悉感,还体现在——周予援一起身,便有剧迷小声说:“他是演周恩来的!”(上世纪90年代,周予援主演舞台剧《周恩来》)。 当周予援把四大导演的作品一一介绍完毕,一场四人谈就此开启。因剧迷对各位导演的作品都比较熟悉,现场互动也很热烈。 这一次,导演们带来了各自的佳作,査明哲的《长夜》聚焦于一群离乡进城打拼的人;王晓鹰的《萨勒姆的女巫》源自著名编剧阿瑟·米勒的原著;田沁鑫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则是张爱玲作品的外壳下的现世情感纠葛;青年导演黄盈将以一场名为《关于戏剧的N+1种可能》的讲座,与剧迷分享戏剧所呈现的可能性。 他们的剧作有各自高妙的编排和剧情,且各有不同的“虐心”。昨天,导演们的四人谈,表面谈话剧,谈当下的各种文艺热点,甚至回忆了在《烈日灼心》里有精彩表演的段奕宏当年在话剧《纪念碑》里打的酱油,但更多地说到——国话的剧作,有着直击人心的气质。周予援强调,他们的剧作更看重社会价值。 明天,国话2015杭州演出季将以査明哲的《长夜》开启。 ●话剧《长夜》 导演:査明哲 时间:10月16、17日 地点:杭州剧院 主演:刘威、陶虹等 ●话剧《萨勒姆的女巫》 导演:王晓鹰 时间:10月23、24日 地点:杭州剧院 主演:张秋歌、王晓梅 ●讲座:关于戏剧的N+1种可能 导演:黄盈 时间:11月4日 地点:世茂智慧之门展示中心 ●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 导演:田沁鑫 时间:11月6、7日 地点:武林路小剧场 主演:商子见、董畅 査明哲:所有的真相都是残酷的 (旁白:《长夜》延续了査明哲一向“残酷”的戏路。但是,民工题材,刘威与陶虹两位明星主演,给部分戏迷造成了査明哲改变了风格的误会。现场有人提出了这个疑问。) 如果你在10月16日、17日看了这出戏,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长夜》写的是草根人物的生活和命运,用一个夜晚中的这一群人来展现城市的精神状态与人心的真相,所有的真相都是残酷的。因而,《长夜》其实残酷到“飙血”。 《长夜》中体现有自我救赎的主题,但又不将它置于知识分子、精英阶层,或者有权有势的人。我要做一个改变,这个改变正与我们的时代有关。 以前这类戏会从歌颂的方面去表现一个群体,《长夜》的可贵之处在于对草根人物精神皈依的探索。甚至深入到了他们对于自己以往经历的救赎。我们走过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在失去。 王晓鹰:如果你的头顶吊着绞索 (旁白:如果在杭州的演出现场,你的头上突然吊着一副绞索,请千万保持镇定。如果剧场条件允许,这将是王晓鹰特意为杭州设置的特别环节。) 如果绞索吊在你头上,一个抉择关系着生与死,你会选择撒谎还是常识?《萨勒姆的女巫》中的女孩在这样的选择题面前,被考验着作为人的尊严以及良知,她最终的趋向值得每个人深思。 这部话剧的剧情与演出阵容,与十年之前并无区别。如果说改变,我觉得是在于演员对剧情的把握更为成熟、更为出色。 我想结合剧情,在观众席上吊几十副绞索,让观众感同身受,如果是你,在这种极端的状态下会怎么做? 田沁鑫:每个人都有秘密 (旁白:你有秘密与隐秘的情感吗?如果在昨天这场发布会的现场,听到田沁鑫谈《红玫瑰与白玫瑰》,或许,心里会有些震动。) 1944年,24岁的张爱玲还未与胡兰成有那么痛苦的恋情,却能将一个男子成长以及他的婚后十年之痒的种种写得如此入微。我做个两个版本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个是极具旧上海气质的公寓戏,而另一个就是这次带来杭州的版本——红白玫瑰成了男人,而佟振保成了女人。 现在单位里,工作比较强势的,女的比较多,是不是? 社会是由家庭构成,如果家庭出问题,社会就会出问题,因而《红玫瑰与白玫瑰》有着当下的意义,尤其是我们的情感。两个家庭,两场隐秘的情感,只有舞台上的当事人和台下的观众知道,他们的伴侣完全不知道另一半有那样的情感。 黄盈:就想要分享“好看的” (旁白:四大导演中,黄盈是最年轻的一位。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如今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年轻教师,同时,在国话搞创作。与其他导演不同,这次,他来杭州的重要任务是“分享”——他要借着国话三部大戏,以及他个人创排的《枣树》等,说说戏剧的N+1种可能,与杭州的剧迷梦解密戏剧的密码。) 国话的作品,不是讲一两个段子,甩几个包袱,而是着眼于人的话题,着眼于人的卑微与高贵。如今话剧的“好看”,有时有拼凑感,但是国话的剧目不一样,它都是经典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大家应该走进剧场去感受这些话剧,当然也可以走进我的讲坛,我们一起分享戏剧的可能。 |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通讯员 陆姝颖 记者 孙雯 陈宇浩/文 记者 吴煌/摄 编辑:许佳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