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爱乐乐团携委约新作亮相北京国际音乐节 昨夜,《满江红》全球首演 |
2015年10月15日 09:54:35 星期四 |
![]() ![]() ![]() 中宣部副部长景俊海看完演出后对在场音乐界人士说 “杭州爱乐不愧是我国交响乐界的优秀行列、领先行列” 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习近平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那些善于突破自己,那些对未知的领域始终保有索求之心的人,那些始终将更远的远方视为地平线的人,那些不甘于平凡和有着行动力的人们。 他们总能赢得更多的注视,赢得更好的成绩。 就在昨天,他们又营造了一个不那么容易让人轻易忘掉的夜晚。他们营造起一个音乐的夜晚,一个用声音搏击声音,用声音覆盖声音,用声音创造声音的夜晚。 更确切地说,他们用音乐传递出一种来自杭州的声音。 昨夜,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那些前来参加和观看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人们,他们或许重新获得了对西湖的认知——此刻,1000多公里之外的杭州正是十里长秋,湖山正迎来最甘美的季节,而杭州爱乐乐团所带来的“杭州声音”,则将古老的湖山投入到情感更为丰沛的旋律之中,别具一格的“杭州声音”回荡于北京的夜空。 《满江红》全球首演 创立于1998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几乎是国内规格最高的音乐节。音乐节由国家文化部、北京市政府主办,北京国际音乐节基金会承办。“创新“几乎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始终不变的追求与基调。 这也是杭州爱乐乐团成立以后,第二次在音乐节上亮相。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此次,以“西湖诗情”为题,杭州爱乐乐团为本届国际音乐节带去了一台委约新作品音乐会,音乐会由杭州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杨洋执棒,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杨洋执棒,携女高音徐晓英、男高音石倚洁、男中音袁晨野联袂演出的叶小纲声乐交响乐作品《七阙西湖》,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郭文景创作的交响诗《满江红》,以及青年钢琴家左章与乐队合作的张朝作品《中国之梦》。其中,乐团委约作品《满江红》属全球首演。 求新,是杭州爱乐矢志不渝的追求 “满江红”是宋元词牌,是为岳飞《满江红》所配的曲调,最早见于二十世纪初,当时所配的歌词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金陵怀古》,后来将该曲调配上岳飞词的是杨荫浏先生,交响曲《满江红》即以此曲调为主题写成。作品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个具有中国古典意味的构成,分别是“牺牲”、“葬礼”和“永生”。 郭文景是当年和谭盾、瞿小松、叶小纲齐名的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出于对杭州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杨洋的喜爱,他曾将他的两部代表作品《狂人日记》和《夜宴》交由杨洋来执棒。对于年轻的杭州爱乐乐团,他投以关注,付诸热情,在观看过多场杭州爱乐的演出之后,郭文景决定为这一支年轻的队伍亲自写一部作品。 郭是四川人,有着巴蜀地域的生活背景,他的作品带有阴郁有力的质感与神秘的地域性,他愿意为杭州爱乐乐团写一部不一样的《满江红》,他没有用音乐语言具体呈现岳飞词中那些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的场景,而是转换成一种隐秘而有力的英雄情怀,有来自远古疆场的意蕴,也有恢弘宽阔的时代气息。 音乐家与这支年轻的音乐队伍共同完成了对《满江红》的全新塑造。 求新,这是年轻的爱乐人矢志不渝的音乐梦想。 已经进入国内最好乐团的行列 为什么我们会邀请杭州爱乐乐团加入音乐节的行列中来? 回答这个提问时,北京国际音乐节节目总监涂松明确表示,这是一支在追求创新道路上始终不失初心的队伍。 “我们的音乐节上可以有勃拉姆斯、瓦格纳,也可以有来自西湖的情怀。” “100多年前,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第一次出现在剧院的时候,底下的观众有朝台上扔香蕉皮的,今天回过头来看,一切都是不足为奇的。我们可以尊重传统,可以让音乐回到一百年、两百年甚至回到音乐初始的起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未知领域的大胆探寻。这也是我们北京国际音乐节始终坚持的一个宗旨。在这一点上,杭州爱乐的探寻精神与我们音乐节的气质特别契合。所以,我们希望他们加入我们的行列中来。”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著名指挥家余隆也认为,杭州爱乐乐团已经进入国内最好乐团的行列。 |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潘宁 通讯员 甘佳钏 编辑:许佳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