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到杭州 |
2015年10月16日 11:22:02 星期五 |
作为杭州市“第九届文化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恰恰就是面向杭州普通大众审美普及的一次最好尝试。 ![]() ![]() ![]() ![]() 那天特意去艮山西路,一个正在改造成创意园区的工厂旧址,看了展览,颇有感触。一个宏大的场地,伴随着音乐的旋律,四面的幕布和地面上,呈现出经过编辑的高清晰度梵高作品影像。观众可以刷二维码,听取梵高艺术作品的介绍,也可以只席地而坐,静静地观赏,感受扑面而来的巨幅作品和周围人群安静的气息。第一次体验这样的陈列方式,有点新鲜感。虽然,这个方式被人称之为一个高级的绘画PPT展览。然而,我依然激赏这样形式的展览,因为,这是一个适合大多数人了解梵高,接近伟大艺术的方式。 和许多人一样。美术,是我喜欢的一个艺术领域,也看过无数次画展。一直到近年,才开始从更加多的维度,愈发个人化的体验来评价一个展览。而对于梵高,我的感受更加不同。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带有少年迷惘和人生梦想的我,开始学习绘画,接触不同流派的欧洲绘画,知晓一些著名的画家和流派。比如,印象主义绘画,就是曾经非常着力关注的。只是,那时候不知道,印象主义绘画,诞生在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工业革命,城市文化和艺术发展迅猛,各种人文思潮艺术流派开始纷呈出现的时期。印象主义是沙龙艺术的对立面。印象主义艺术家,更加着力描绘自然界的真实,更加理解色彩的本质。而对于曾经学习印象主义,深受印象主义绘画影响,而风格愈发强烈的梵高,一直是我心头的迷。 2010年,来到普罗旺斯的阿尔,一个充满阳光和艺术气息的小城。街头站立着印象主义大师塞尚的雕塑,还有在售卖艺术品的艺术家。彳亍其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哪怕时间过去了100多年,那里,依然弥漫着对梵高深度的追思,充满着对一位曾经错失的艺术天才的遗憾。哪怕是空气里,也弥漫着对梵高的追忆。1888年12月,暂居阿尔的梵高,精神错乱,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他曾经就医的医院,今天就是一个小型的艺术中心。 梵高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敏感,也有我们可以称之为“政治”很正确的艺术观。他喜欢法国农民最喜爱的画家米勒,喜欢米勒作品里“苍凉的麦田,播种者阔步挥臂,撒播着希望的种子。飞鸟在空中盘旋,寻觅食物,掠夺播下的种子。”米勒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壮丽图景,深深地打动了梵高,使得梵高也讨厌那些自以为是,追求华丽色彩的印象主义大师们,最终在自己短暂的艺术实践中,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成就。 最近几年,愈发感觉到,一个艺术流派或者一个艺术家,绝对不是独自凭空想象出来的,必然是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综合因素的影响。一个艺术流派或者艺术家,只是这个综合因素的体现者。这样综合各种信息地艺术学习或者研究,或者可以称之为一种“史观”。 2003年,在奥赛美术馆,看见门外衣冠楚楚排队参观的人群,心生羡慕之情,心里想,杭州什么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不知不觉的,杭州的艺术展览和活动也开始丰富起来,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画店、美术馆和艺术中心,各种展览层出不穷。浙江省美术馆,作为浙江美术的国家队,策划过一系列水准很高,深受观众欢迎的展览。仅《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大展》短短三个月就吸引了二三十万的观众。那个盛况,一点也不比奥赛美术馆弱。位于转塘的全山石艺术中心,一个民间资本和基金会运作的美术机构,在著名画家全山石的指导下,根据欧洲油画历史,策划引进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欧洲油画作品,展览和作品极有深度。2014年,我在上海淮海路的K11百货商店,看到他们策划的艺术展览,感觉到,艺术,正在成为城市先进性和文明进步的表现。期待,杭州也能出现这样的展览。 作为杭州市“第九届文化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的梵高感映艺术大展,恰恰就是面向杭州普通大众审美普及的一次最好尝试。通过几年的努力,杭州城市的文化气质、市民的艺术素养在大幅度提升。这从在杭州的艺术展览的内容和主题,都能够明显地感受到。高雅艺术市场被老百姓普遍接受,人们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消费支出,呈现上升的趋势。我想说的是,无论从专业机构,还是其他组织,引进举办优秀的艺术展,对渲染和推动杭州城市文化氛围,促进创意产业的进步,都将会有积极的意义。 |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王群力 编辑:许佳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