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塘90后小伙在首届国际残疾人艺术展中荣获最佳创作奖
2015年11月30日 15:59:53 星期一

    

    今年10月,“融合·首届国际残疾人艺术展”在武汉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残疾人杂志社、武汉市残联、韩国障碍人美术协会、日本慈善协会联合主办,是一项以关注残疾人视觉艺术创作为主题的学术性艺术活动,今年是首届,此后将在世界各地轮流举办。

    这次展览有来自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荷兰、西班牙等12个国家的100位艺术家参加,经国际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定,共有30幅残疾人艺术家作品荣获最佳创作奖,来自杭州转塘街道的上城埭村的张孝林也名列其中。昨天,记者来到上城埭村,走进了这位90后年轻画家的生活。

    听力残疾的90后小伙

    在艺术道路上自强不息

    在采访前几天,转塘街道的工作人员将小张这次的参赛作品《幽径独行走》的照片发给了记者。这是一张水墨山水画,画上有高耸入云的群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以及各种苍松翠柏,颇有浑厚壮观之感。“脱俗的隐居者”,这是小张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走进小张的工作室,一进门就是一张两米多长的大画桌,上面摆着成堆的画纸、颜料以及画册。在另一侧的墙上,整齐地挂着20幅新画成的扇面,上面都是各色山水画。而小张本人,则是一个快乐的年轻人,脸上时刻挂着微笑,只有下巴上的一小撮山羊胡,提醒了记者他画家的身份。

    小张生于1990年,是土生土长的上城埭村人。在他25年的人生中,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生下来就几乎没有听力。”小张的母亲一提起这件事,说话的声音就低了许多,为了给小张治病,一家人跑遍了杭州的各家大医院,得到的结果却是小张是听力残疾一级。

    和很多残疾人一样,小时候的小张也受过同龄人的欺负、捉弄。一开始,他也有些愤懑不平,但他很快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领域——画画。

    因为听力不好,小张很少和同龄人一起玩,因为喜欢画画,从四五岁开始,他将整个童年都用在画画上,时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小张的父母都是本分的农民,对于艺术帮不了他太多。在画画这件事上,将他领上艺术之路的是邻村的葛老师。葛老师素善书画,在龙坞一带也颇有名气。小张七八岁时,葛老师看了他的画,觉得是个可造之材,一直悉心指点他。小张回忆:“我记得刚开始学画时,葛老师一直让我画素描,说这样可以打好基础,对以后的发展有好处。”

    初中毕业后,小张在葛老师的建议下,进了杭州美术职业学校。对于每一个热爱美术的人来讲,能够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小张也不例外。

    2009年小张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的自学考试。因为要和正常人一起参加考试,小张不太有信心,为了准备考试,差不多半年时间,他每天都要复习八九个小时,“有很多次,我凌晨四五点起来,看到他还在画画,那时真是有点担心他的身体。”小张的母亲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小张成功考入中国美院,就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时报记者 张鹏 通讯员 张刚 凌云 编辑:许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