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一身汗,下山吹冷风 40岁壮男山地车骑出脑出血
2015年12月25日 15:47:59 星期五

    浙江省中山医院康复科主任解光尧近日接诊了一位四十来岁的病人,左半侧肢体偏瘫,口歪眼斜,需做康复训练。解主任听他家人说,他变成这副样子,是一趟山地自行车骑出的祸水。

    下山时冷风一吹 葛先生的脑血管爆了

    这位病人姓葛,在余杭做健身器材生意,因此有很多健身圈的朋友,他自己也喜欢运动,经常和朋友一起出去活动。

    上个月难得天晴的那几天,朋友叫他一起去骑山地自行车,葛先生觉得这主意不错,既可锻炼身体又能呼吸新鲜空气,就相约而行。

    他们选了一座坡度比较大的山,拼尽全力骑到山顶,这么冷的天,也出了一身汗,下山可就舒服了,不用蹬轮子,自行车就飕飕地往下冲,葛先生被冷风吹着,也不觉得冷,还挺舒服。

    可是快到山脚时,葛先生开始感觉不舒服,头晕,脸色也变得苍白,朋友一看不对劲,赶紧把他送到医院。经检查,葛先生突发脑出血,出血量还很多,压迫到了脑组织。医生赶紧给葛先生做了开颅手术,命是捡回来了,但左侧肢体活动还是受到影响。

    他家人说,葛先生平时看着很健康的,好像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卒中高危因素,不然肯定拦着不让他去骑山地车了。

    忽冷忽热容易诱发脑卒中

    省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张淑青主任医师说,葛先生是典型的因忽冷忽热引起的脑出血中风。

    “骑车上山时,人很用力、很热、大量出汗,这时血液黏稠度变高,容易引起血栓,堵塞血管;到了下山时,冷风一吹,血管又急剧收缩,这时血压就变高了,血液容易冲破血管。”

    张主任说,葛先生觉得自己身体好,可血管的变化是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不是经常体检的,病人自己未必马上就能发觉。

    葛先生做康复训练后,恢复得不错。解光尧主任说,他肢体大部分功能应该可以恢复,但左手的活动能力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

    最近杭州天气转冷 脑卒中的病人增多

    浙江省新华医院急诊科主任周冰之说,最近这一两个月,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三四个突发脑梗、脑出血的病人:“天气很热或很冷,或者忽冷忽热的时候,这类疾病高发。接下来杭州会越来越冷,这类病人的急诊量短期内肯定降不下来。”

    张淑青主任也说,从11月起,省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因脑卒中住院的病人,比平时增加一倍。

    “我特别要提醒大家,如果有短暂性脑缺血的症状出现,千万不要将就过去,要及时就医,不然下一次可能就是真正的卒中了。”

    张主任最近收治了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据他们自己描述,他们只是间歇性的有局部肢体活动障碍、口角歪斜等症状,但过上一两个小时,就自己恢复了。经检查,这两位老人脑子里都有病灶。

    “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其实就是在提醒你,脑子里有血栓,只不过可能还比较小,还在血管里随血液流动,或者堵塞的位置比较好,对运动影响不是太大。”

    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的人,一个月内再发生卒中的概率是4%-8%,一年之内是12%-13%,5年以内可达24%-29%;他们一年内比普通人发生卒中的风险要高13-16倍。

    突如其来的头痛头晕、肢体活动障碍、言语含糊、口角歪斜、吞咽或视力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是脑血管病的表现,即使不久就自我恢复了,也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冬天早晚气温太低 不建议在户外锻炼

    浙江省运动医学中心副主任毕擎教授说,适当锻炼身体是对的,但冬天运动有冬天的规矩,不然不仅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容易导致各类骨折。

    首先冬天早晚气温太低,不适合户外运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下午三四点钟活动比较好。

    平时要注意保暖,如果气温低到结冰,那么建议减少外出,多在室内活动,打打室内球类、游泳等。

    冬天运动前的热身时间要延长,一般要在30分钟以上,不然肌肉僵硬,血管充盈差,容易痉挛、受伤。

    在剧烈运动前,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要心里有数,做个体检,检查一下心脏、血压。

    有抽烟、喝酒的习惯,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的,在冬天尤其要注意稳定病情,控制好各项指标。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谢谨忆 通讯员 汤婕 阮芝芳 编辑:许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