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016年01月25日 10:28:29 星期一

暴风雪中,送出书、爱心与善意

在最寒冷的冬天,完成最温暖的接

从2010到2016,“洒下滴滴汗水 带走缕缕书香”这个大型公益活动已经不知不觉走过了六个年头。这一路,读者、爱心人士、企业、机构与我们同行六年,足迹遍及杭州市和浙江、广西、西藏、新疆等中国诸多省市,援建了十余个爱心图书室,送出了近7万册图书。

这场接力从小到大,从单一到丰富,在见证杭州人民爱心的背后,也在默默地发生着改变。

六年来,活动从单纯的送书,发展到募集定点爱心图书室,关注小候鸟的愿望,去西藏、新疆寻找爱书的孩子,创建“书海扶梯”计划,以及根据需求定制送去体育用品、书架、绘本……每一年都在做着不断的创新和改变,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爱心落到实处,落到乡村教室里我们精心准备的图书箱,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活动开始的那一年起,我们秉承着慈善助人的本质,每一箱图书都送到孩子们手上;每一笔定向捐助图书室的款项,都向捐赠者提供详细的书单目录。今年,我们还组织了读者志愿者前往捐赠点实地考察。只有每一分钱都花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们与书结缘,与这个世界对话,这场活动才不会与初心背离。

六年里,我们见证了这个时代的点滴变化:农村的学校越来越集中化,村里乡里的学校学生越来越少,但集中化的学校又面临着资源紧张的困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成为大难题,留在老家隔代教育让孩子与社会脱节,带在身边居无定所以及入学难成为困局;进城务工人员年龄越来越小,他们和城里同龄人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渴望越来越高……

这些变化和困惑不是一场送书活动能解决的,但是通过持续六年的送书活动,我们让越来越多的有识人士和企业发现了这些变化、这些困惑,也试图在未来尽我们所能去改变些什么,就如同我们借助这个活动,悄然影响了一些孩子的生活一样。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未来,我们的陪伴还会继续,愿美好的未来与这些可爱的孩子同在。

感谢你们,亲爱的读者,明年我们继续努力。

每年一个工地,全国五所学校。所有的细致准备,最终落地有声。星期六上午,迎着暴风雪,我们将书、电影、歌声和欢笑,送到位于文一路地下隧道工程的工地。

早在1月20日,天气预报寒潮来临前,我们便果断改变计划,提前去了建德麻车小学和常山新昌乡中心小学,送出了今年的新书、文具和书架。雪一直下,定于周六去工地的行程,让人很纠结:要不要延期呢?但是我们前往探营一看,工地十分重视,全都布置妥了,还特地要放半天假,就等我们前往。钢枪已擦亮,行装已备好,我们下刀子也要出发!

星期六早上8点,往车上装书时,雪花开始飘了。当我们行进在路上时,它已经狂暴成疾风骤雪了。

携风裹雪,一小时后,我们踉踉跄跄地赶到了工地。工人们早已等候在门口。他们排成队伍,和我们一起流水作业——2000多册书从记者的手上递往工人兄弟的大手里,原本空荡荡的工地阅览室,一下子“充实”了。

微电影摄制组 王毅 李琛 吴卓平 杭报在线拍摄 司春华

杭州读者的心意:愿工人兄弟过个好年

阅览室里,穿着明黄制服的工人兄弟们早已坐好了。憨厚的脸上大都带有风霜的痕迹。萧山人金轶,他是这个工程的开路先锋,带着三四十号兄弟,已经在此奋战一年——项目沿途要拆5座桥,金大哥的团队就负责桥梁方面的工作。白天的工作紧张而辛苦,晚上还有心情和体力看书吗?金大哥笑了:“不看书,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啊,我连高工都考出了呢。我常引导手下的年轻人要多读书,多充电,不仅要读专业方面的书,也要读杂书,海纳百川嘛。杭州日报这次送书来,真是太感谢了!”

这次送书活动,是由报社副总编姚丽萍亲自带队的。她向建设者们诚意致辞:“为了杭州道路能更通畅,你们冰天雪地也不能停工。祝愿各位老大哥和小兄弟,都顺顺利利回家过年,和家里人吃顿团圆饭,这些书就作为小小的新年礼物,带给孩子,为他们将来能够走出小山村、去到更大的世界,做一点精神上的铺垫和引领。”

现场还有一位读者代表,他就是杭州历史学会副会长、地方史专家仲向平。他主动提出,要跟随记者一起来工地送书——在现场,他将自己的《老房子》系列丛书送上。他说,工人兄弟多来自外省,难免会产生异乡者的寂寞,希望这些书籍,能帮助大家深度了解杭州这座城市。他还给大家讲了文一路的来历。

文一路地下通道工程项目部书记唐根财从姚丽萍副总编手上接过了捐书。他告诉记者,工地上有100多名工人,主体工程一旦开始,就会有近700名建设者在这里工作。如今的工人,90后越来越多,高中生很多,他们在精神上有阅读的需求。

文一路区段相当于总指挥部。唐书记说,他们还会把这些图书分送到各个区段,比如教工路区段、紫金港路区段,“晚上住在工地里,如果浪费在网络和游戏中是很可惜的。看书,是好事。感谢杭州市民为我们捐书,感谢杭州日报在大风大雪的极寒天气里,给我们送来这么多好书!”

除了送书,还送上了微电影和欢声笑语

除了送书,我们还送上了今年新拍摄的微电影,每年一部微电影,纪录送书的足迹,已经成为一个传统。除了微电影,我们还送上了演出。于淼,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大二女生,她带来的一曲《爱要坦荡荡》,赢得满堂彩。小于是哈尔滨人,听说我们的活动已经举办了6年,她立刻表示一定要参加,因为“我也是外乡人,杭报为城市的建设者送书,说明这座城市非常大气和包容。”

这次献唱,她来得很不容易,前一天晚上就在APP上约顺风车,等了3小时都无人接单,周六一早,赌一把运气,终于打上一辆优步,这才从转塘赶到文一路,唱完,又得匆匆赶回学校、复习迎考。

杭州笑海相声会馆的相声演员叶明珠和搭档李广伟,专程从下沙赶来。在演艺市场中,他们二位的出场费已经高涨了,但每年我们的工地送书活动,他们都挺身相助。逗哏捧哏,热烈趣致,将现场氛围推向高峰。在工地的演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连串的包袱,比如猜地名儿,“文一路”、“文三路”、“三堡”、“三墩”,逗得工人们笑出了眼泪,连喊“再来一个!”

第七季“洒下滴滴汗水,带走缕缕书香”大型公益活动至此圆满画上句号。广西、西藏、新疆三个爱心图书室所需的图书和经费,已经落实,只待春暖花开启程。

在这最寒冷的江南隆冬,我们跑完了最温暖的接力,再一次,感谢热心的读者。感谢新华书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感谢“快意阅读”、浙江省中山医院、温州泰隆商业银行等社会团体的无私支持。

书,已经送出。读书的种子,正在萌芽。爱心和善意的传递,还远远没有结束。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姜雄 孙磊/文 丁以婕/摄 编辑:许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