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1万元相当于唐太宗时的2.5两银子 你的年终奖值几两银子? |
2016年01月25日 10:31:58 星期一 |
唐代岭南观察使并判官建中二年停减课料银伍拾两银锭 清代广东怡和十两银锭 每到年底这个时候,大家聊天的话题,一定绕不开年终奖。工资待遇嘛,始终是工薪阶层最关心的。就算是古代后宫里不用上班的各位娘娘,靠吃“大锅饭”,同样也很关注自己能领到的年俸(据历史档案记载,一位清朝皇后的年银为1000两)。 关于白银,我们经常能在影视剧里见到,比如,船形元宝状的、长方形条状的,也有苹果手机模样扁平方块的,还有些是打赏店小二专用的碎银。不同朝代,银子的使用方式和形状也都各有不同。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正在进行一场关于银子历程的展览。 银的历程——从银两到银元 时间:即日至4月3日(周一闭馆) 地点:杭州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西湖美术馆) 从银两到银元,从唐代到民国时期,这次展览的530多件展品,来自各地民间收藏家珍藏。 【发钱啦发钱啦】 唐后期之前,柴米油盐就是工资福利 羡慕古人的年终奖之前,先来说说,这白银最早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浙江省博物馆历史专家李晓萍说,冶炼金银的技术早在中国商周时期就已经有了,金银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成了财富的代号。不过那时候,黄金白银都是皇室贵族垄断的奢侈品,一般人家压根见不着。 我们通过电视剧《芈月传》也见识了,战国时代,皇帝老板给高层员工发福利,多是金子+丝绢+粮食的组合,银子的身影根本见不着。其实一直到唐代后期之前,皇帝老板一般给员工发工资,基本也都是发些柴米油盐的生活用品,所以,那时拿工资叫“吃皇粮”。一直要到唐代后期开始,官方才渐渐开始用货币来发工资。 古代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怎么样?举个例子,唐太宗贞观年间,一个九品芝麻官的年收入大概是15.6两银子,当时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4000多元人民币,15.6两银子就是约62400元人民币。 李晓萍说,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工资水平之高也是值得一说。唐代一年的俸禄差不多才是南宋一个月的钱,这也是历朝历代公务员收入的巅峰时期。 总体来说,在清乾隆年间以前,中国工薪阶层的总体工资、生活收入与西方差距并不大,有的时代甚至还要高很多。 元代真定河间税五十两银锭 明代永乐陆年银作局50两银锭 【拿到手怎么花】 官员:进奉、交税、公用 拿到了白花花的银子,怎么用?给领导送礼是必须的。李晓萍说,唐代早期的官员,逢年过节首先需要“进奉”给上级或者皇室。这个“进奉”很有讲究,可不是简单塞个“红包”就能完事的,所有银铤上都会详细刻上进献者的官职、姓名以及进献时间、银铤来源等,才能入库。 展览中有一件“镇海军节度浙江西道观察处置等使贺冬进奉银壹佰两银铤”。名字很长,里面有个关键词“贺冬”,指的是祝贺冬至日,这是当时浙西(镇海)节度使在冬至节进奉的白银。 除了“进奉”,拿年终奖也得“交税”。展品“岭南观察使并判官建中二年停减课料银伍拾两银锭”,就是一枚交税用的银锭。岭南,在当时是唐代重要的金银产区之一,“停减课料银”是银矿课税之一。 到了宋代,你收到的工资银锭上,说不定会刻着“公用”两个字。“公用”即“公用银”,是宋代中央级地方上重要的专项行政支出,主要用于招待过往官员、犒赏用开支、高级武官的个人津贴、置办公共物资等。展览中有一件“隆兴府公用银伍拾两银锭”,隆兴府,指的是今天的江西南昌。银锭上还详细刻有经收、监管和铸造者。 不过,以上这些讲的都是身居一官半职的贵族群体。老百姓其实还是很少能见到银锭。 老百姓:去金银交引铺换成铜钱再花 明代之前,即使老百姓真得了银子,用起来也是费劲。白银那时候是储备金一样的存在,一般不会被拿到市面上去买东西。真的要用来消费,必须得兑换成流通货币铜钱才能行得通。 举个例子,成吉思汗曾经赏了郭靖10斤黄金,作为盘缠。按当时规定,郭靖得先去找个“金银交引铺”换成铜钱,然后才能请黄蓉下馆子。银子也是一样。 一个不能被忽略的历史细节是,南宋时的杭州城里,从官巷口到清河坊这段路上就开有100多家“金银交引铺”。李晓萍说,当时,各个金银铺子出去的首饰或金铤,都会刻着金银铺名、店主名、工匠名及表示成色、重量、用途等文字。除了保真,还有个原因是当时竞争太激烈了,打出品牌很重要。比如,李博士桥(今中山中路)的邓家金银铺、羊坝头附近的“韩四郎”、“陈二郎”、“武一郎”等,都是“驰名商标”。 在南宋时期,一枚铜钱是一文,770文为一贯,两贯铜钱才相当于一两银子,想象一下身上揣着一千多个钢镚儿走路,那是什么感觉。 【白银进化史】 古装剧常用炫富道具元宝其实是元代才开始流行的 古装电视剧里,动不动就有人拿出“元宝”往桌上一摆,豪爽地来一句:小二,上酒,切二斤熟牛肉。拜托了,“元宝”是到了元代才流行起来的。 李晓萍说,唐代的白银,以银饼和银铤为主,一般是长方形条状。宋代以铤为主,不过与唐银相比形态变宽、变厚,两头两个圆弧成束腰形。辽、西夏、金的银锭形制与宋差异不大。到了元代,“元宝”沿袭了金的银铤形制,被做成两头翘起、中间稍凹的样子。 人们普遍开始使用白银,要从明代开始算起。因为从明代中叶始,中国以瓷器、丝绸为主的对外贸易做得风生水起。另一方面,因为美洲银矿采用先进的采掘提炼技术,白银产量激增,于是大量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再加上日本及其他地区白银的流入,在几个世纪里,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使用白银最多的国家。 明代开始的白银,大的有50两一锭的,也有25两、10两一锭的,更小的称银锞子。这些是直接就能交易买卖的。李晓萍说,银子质地比较软,自己就可以用刀切割,再用专门的秤(等子,也称戥子)来称量,再根据重量、成色来衡量价值。最好的银子称“纹银”,因为表面铸有皱纹。成色差的银子叫“低银”或“成色银子”,里面掺杂了铅等别的金属。 再后来,白银的转折性发展是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引进了英国铸币机器铸造的银元。不过,清政府的腐败衰亡加速了银元退出货币舞台的速度。 |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文 余夕雯 编辑:许佳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