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杭州·城市印象》第二集魅力杭州
《韵味杭州·城市印象》第二集魅力杭州
2016年06月27日 16:37:16 星期一

    《韵味杭州·城市印象》第二集魅力杭州

------他们用青春的汗水演绎出千年的历史

    《韵味杭州 城市印象》系列专题片是由杭州市网信办联合浙江在线共同制作推出,以“韵味杭州·城市印象”为主题,以“办好G20 当好东道主”为主线,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和东方品质之城的建设,运用视频实录、动画设计等手段,形象化、可视化地展现G20杭州峰会视野下的良好城市形象。

    杭州,一个让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地方。这里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喧闹;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空灵;还有“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秀丽。几千年文化的传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悠久的历史犹如醉人的画卷,点缀其中的是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例如杭剧、小热昏、话剧歌剧等等。

    思维活跃的创作者——艺术家崔巍

    国家一级导演,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浙江省舞蹈家协会主席,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6年,创作舞蹈诗剧《阿姐鼓》;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中心担任执行副总导演;2010年,执导“2010走进世博”启动仪式;此外,还曾执导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国内外大型庆典晚会200余台,荣获“国家文华导演奖”为代表的各项国际、国内大奖。

    作为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艺术家,如何展现温良婉约的江南风情,一直是崔巍创作的思考,于是就有了她与著名书法家王冬龄的共同合作,就有了现代艺术《墨舞西湖》。

(崔巍与书法家王冬龄合作的墨舞西湖)

    杭州独有的地方戏——杭剧

    杭剧,又称武林调、武林班,是杭州独有的地方戏,源于宣卷。1924年1月《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在杭州大世界游艺场公演,深受欢迎,人称化妆宣卷。因杭州古名武林,于是定名为武林班,这就是杭剧的雏形。如今,杭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同,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遇见大运河》一部开口说话的舞剧,一部没有句号的史诗,一部用历史的题材展现现代的艺术的舞剧。《遇见大运河》的舞蹈演员正在为国家大剧院之前的大考——浙江音乐学院的演出,刻苦排练着。年轻的舞者们在排练厅正用律动和汗水与千年的灵魂回响和交融。5月26日晚演出很成功。

    ●“2009年我就在想,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怎么能够参与到这次行动中去,所以当时就提出了这个题材。”

    ●“大运河有千年的历史,一部60集的电视连续剧都很难表现完整,要用90分钟的舞台艺术表现出来,真的是一个太难做的题材。”

    ●“艺术的美与源于生活的那份真挚的情感,我觉得这两方面的交融现在做得越来越完美了。”

    一部没有句号的史诗——遇见大运河

(上图为排练照,下图为崔巍在执导)

    “开始创作这个剧是在2009年,自从选择了这个题材,一直到现在,其实就像一开始我们所说的,这是一部没有句号的史诗,确确实实是一直在调整,一直在改,也不断加入很多采风过程中源于生活的素材。”

                                  ------崔巍

(遇见大运河剧照)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作为国内唯一的文化遗产传播剧,舞蹈剧场《遇见大运河》在这一天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完成了自己历时两年沿中国大运河六省两市96场,足迹遍布50000公里的巡演历程。

(遇见大运河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京杭大运河

    纵贯南北的中国大运河已有2500年历史,地跨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之一。这条运河,不仅滋养着河堤两岸人民的生活,也孕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循着戏剧的长河,我们能看到的不仅仅是这座城市的过往,更可以感受到杭州在世人眼中是如何婀娜多姿。随着经久不衰的舞台艺术,杭州的魅力被一次次的展现在舞台上,深入到人们内心深处,不断地刷新着有关杭州的美好印记。

    本系列专题片以独特视角、专业呈现进行以小见大的报道,从侧面反映身边不同人物在迎接峰会时候的不同反响,及时捕捉感动瞬间。专题片分为秀美、魅力、传承、梦想、文明、活力、味道7个关键词,以纪录片的眼光予以记录和剪辑。本片主要通过艺术家崔巍的视角来展示杭州之魅力。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吕之遥 王建龙 李冰兵 王嘉楠 郎豫风 编辑:陈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