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孩子溺水高发期 溺水者最急需的是心肺复苏
2016年06月29日 07:48:09 星期三

暑假来了又到了孩子溺水高发期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又在热传“倒背急救法”?

杭州急救专家说:此法完全不靠谱 溺水者最急需的不是控水而是心肺复苏

又到孩子溺水高发期 溺水者最急需的是心肺复苏

又到孩子溺水高发期 溺水者最急需的是心肺复苏

夏天到了,青少年溺水事故时有发生。浙江省6月以来已经发生多起溺水事故。

最近的是6月23日下午4点,一名河南籍16岁男孩在舟山定海一水库溺水,幸好同伴及时把他拉上岸,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施救得法,总算把他救了过来。

“我们平时进行过急救训练,我看到男孩尚有意识,心跳和呼吸还算正常,应该是呛水不久。”民警刘永辉说,他就用手指抠孩子的喉咙,又将他侧过身来,不停地拍打其背部。五六分钟后男孩“哇”的一声,先是吐出了中午吃的面条,紧接着不停地吐水。很快,男孩自己坐了起来。

6月18日,宁波北仑一条小河里,一个9岁孩子不慎溺水,送到医院抢救,已经没有生命体征。几天前,奉化一名学生也发生了溺水。6月12日,余姚马渚镇一个4岁小男孩溺水身亡。

据《金华日报》报道,今年入夏以来,永康已有10人因溺水而身亡。6月份4天内就发生过4起孩子溺亡惨剧。

6月7日下午,前仓后吴村一个13岁男孩下水游泳,被吸入河坝上的管道。

6月9日端午节当天中午,永康胡库后林水库,一名19岁外地打工者与朋友一起游泳落水溺亡。

6月10日中午,一名18岁的青年到石柱镇江瑶村附近水库游泳,体力不支,没能游回岸边。

6月10日下午,西城街道花街下宅方村,一名7岁女孩在水库边玩耍不慎落入水中,打捞上岸时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杭州今夏还没有儿童溺水报道,不过暑假刚刚开始,千万要小心谨慎。2014年7月19日,24小时内杭州曾发生3起儿童溺水事故,三个孩子有两个没救回来。

每到夏天,溺水事故多发时,就有一个救人神招在网上流传:

“背着孩子跑步。几分钟后,小男孩吐出几口水来,哇的一声哭了。请扩散,赶紧转,暑假到了,不知多少孩子要下水游泳,赶紧转,说不定能救很多人。”文中还配了两张图。一张手绘版本,一张彩绘版本。

这张图最早来源于一篇图文报道。

2004年7月21日,东莞道窖镇昌平村,一男孩失足跌进江里,一小时后被村民救上岸,20多位村民和警察便开始用倒挂的土方法百米接力来回奔跑希望救回孩子性命,最终未能挽救回孩子性命。

倒立控水到底需不需要?

12320是原卫生部2005年底启用的卫生公益热线。2013年,“全国卫生12320”官方微博发出一篇“孩子溺水急救方法”,称“如呼吸心跳都有,可控水,即将其置于自己屈膝的腿上,让其头部朝下,使劲按压其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这篇科普文章引来了诸多医疗专业人士的批评。

知名博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培训导师“急诊夜鹰”转发该微博并留言说,“权威网站官方网站,既不权威也不官方”。微博认证医生“急诊医生贾大成”也认为:“控水是30多年前的说法。”此后,全国多家媒体就此事采访的多位急救专家均认为,控水法不可取。

不久,“全国卫生12320”官方微博删除了这条微博,但后来发布的修改版,依然提出控水是溺水的有效急救方法。

急救到底该不该控水?武汉一家媒体采访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武汉知名急救公益培训组织“救护之翼”发起人卢章洪,卢医生说,控水就是将误吸入的水排出体外,但新的溺水复苏观念中,并不提倡控水。

杭州急救专家:控水不可取

杭州市急救中心医教培训科科长、美国心脏协会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主任导师鲁美丽说,“倒挂控水”救溺水者不可取,反而有可能导致心肺复苏的延误,一般来说心肺复苏才是溺水后急救的主要措施。

该不该对溺水者控水?

鲁美丽认为,从两方面可以证明对溺水者不应该控水。

一方面,对于溺水时间短、立马被救上来的患者,他们往往神志清醒或者还有心跳呼吸,胃内的水患者能够自行吐出,完全没必要控水。控水的过程排出的是喝进胃里的水,肺里的水无法控出。

另一方面,如果是溺水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当务之急是立即心肺复苏而非倒挂控水。绝不能因为控水而造成心肺复苏的延误。

鲁美丽说,之前她碰到过这样的案例,一个小女孩游泳时溺水,现场的施救者把孩子救上岸后倒挂转圈进行控水,水吐出来后,就送医院,没有在现场做心肺复苏,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最后孩子没抢救过来,非常可惜!

“因为现场急救者一旦判断溺水者无反应又无呼吸,此时病人需要做的是心肺复苏,而不是控水!”

一般呼吸停止后如果超过8分钟再抢救,成活率只有不到10%,网络上谣传的“超过一小时都能救活”,这种可能性非常小。

溺水后正确的施救方法是什么?

判断神志和有无呼吸,如果两者都无,马上实施心肺复苏。

鲁美丽说,整个急救过程其实是一个“生命链”,这个生命链是由五环组成。 呼救120、心肺复苏、体外除颤、急救人员到场专业施救、医院高级生命支持。生命链的五环环环相扣,前三环都可由现场施救者来完成,如果现场施救者用的是错误的方式延误了抢救,等专业急救人员赶到后,就算华佗再世也回天无力。

对于溺水心脏骤停者,争分夺秒的心肺复苏及早期除颤才是有效的急救方式。

遇到溺水者,首先要判断神志是否清楚,在判断神志不清后立即拨打120求救,然后立即判断有无呼吸,如无呼吸立即心肺复苏并尽早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

一个人能不能被救回来,关键在心跳呼吸骤停后的4-6分钟,因为脑细胞循环停止4-6分钟就会发生严重损害,所以这段时间里是拯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除了心肺复苏外,心脏除颤也极为重要,因为每提早1分钟除颤,心肺复苏的成功概率就能增加7%-10%。

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

将手掌放在溺水者的胸部中央,胸骨的下半部上(约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另一只手的掌根重叠放于第一只手掌上,肩、肘、腕关节成一直线,利用身体的力量,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率来进行按压,要使成人的胸骨下压5-6cm,这样可以促使心脏排血到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如果是儿童,按压的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大约5cm,较小的儿童可以用一个手掌按压,如果是几个月大的婴儿,则用两根手指垂直按压两乳连线稍下方,使胸廓下降1/3,大约4cm就可以,心脏按压30次后立即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施救者在打开气道的同时应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包住嘴巴,吹气2口,循环按压和通气以30∶2方式进行,直到急救人员或AED到达(AED一旦到达,立即开机按AED的提示来操作)。

来源: 作者:记者 罗传达 金洁洁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