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确认消化道出血点 医生冒险上手术台 医生说:医患信任给了他们冒险一搏的理由 |
2016年07月05日 07:22:30 星期二 |
日前,解放军117医院机场路院区急诊室门口,一辆120救护车呼啸而至,医生抬下一名昏迷的年轻男子,直奔抢救室。谁也没想到,这拉开了涉及9个科室、持续10个小时生死抢救的序幕。 昏迷的小孙今年26岁,下消化道大出血,在来不及确定出血点的情况下,医生们上手术台冒险一搏。这一场营救,留给医生最大的感触源于患者家属,是医患的信任和理解,给了生命时间。 剧烈腹痛找不到出血点 6月23日7时余,小孙突然剧烈腹痛,两眼一黑倒在地上。妻子将他送到解放军117医院机场路院区。9时50分,小孙已处于严重休克状态,情况十分危急。医生在CT检查时,发现小孙的肠道扩张,竟导泻排出近1500毫升的暗红色血块。 下消化道大出血!在排除了胃出血等可能性后,又有一个难题摆在医生们面前:腹腔里光大肠就有两米长,小肠更是长达五六米,怎么办?为了查找出血点,肛肠科紧急为小孙做肠镜检查,可仍然找不到出血点。 “患者那么年轻,就算竭尽全力,冒再大风险也要挽救他的生命。”10分钟内,普外科、急诊科、心内科、放射科、麻醉科、输血科、内镜中心负责人全部赶到。 下午2时,全院紧急会诊决定:先由放射科为患者做增强CT,如果查不出出血点,再由消化内科做肠系膜造影,找到出血点后由普外科做手术。 冒险上台才知血管瘤破裂 15时30分,医生正准备给小孙做增强CT时,险情发生了:小孙的血压再次降到60/30毫米汞柱,血色素低至6.5,生命进入倒计时。 “来不及了,直接上手术。”医生与家属谈话后,当机立断将孙志彬送入了手术室。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出血位置的不确定,增加了难度和风险。但如果不上手术,小孙可能熬不过当天。 经过排查,医生在患者的空肠部位,摸到了一个直径1厘米的结节,剖开肠管找到了出血点,原来,是空肠壁上的血管瘤破裂了。傍晚6点半,手术顺利结束,小孙转危为安。 医生说:医患信任给了生命时间 等在手术室门口的六七位家属特别感激,不过主刀医生普外科副主任邵银灿说,要谢谢家属的决定和对医生的信任。是家属,给了他们放手一搏的勇气。以往,他曾碰到过不少类似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因为家属意见不统一,治疗方案迟迟不能定,结局也令人惋惜。 “要救命,只能手术博一搏,也许会成功;如果不做,患者可能当天就走了。”手术前,邵银灿与小孙的妻子、父母多次谈话,让他感动的是,六七位家属意见一致,马上签下了手术同意书,没有提出转院等请求。 最近,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给医生一个冒险的理由》,引起了许多医护朋友的强烈共鸣。文章大意是—— 一位援疆医生,接诊了一名车祸后肝脏破裂的病人。全力抢救后,病人还是走了。事后,家属不仅没有责怪医生,反而向医生道谢。丧事办完后,家属又来到医院结清所有费用。此举令这位医生十分感动,从此,每当遇到危重患者,他都没有后顾之忧,总是愿意冒险一搏。 如果患者给予理解和信任,愿意跟医生共担风险“赌一把”,医生就会迎“险”而上,为患者赢得一线生机。在医疗决策中,最难的永远不是技术,而是医患间的心灵默契。医患是生命共同体,唯有信任,才能共赢。 |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宋德宝 编辑:汪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