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10月开幕 |
2016年09月13日 08:43:17 星期二 |
隔壁上海,一个月50台节目 溢出来的演出里帮你精挑5出 题图:以色列巴切瓦舞蹈团《十舞》剧照。 再过一个月,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就要开幕了,又到了大师云集的时候。10月12日~11月15日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将有50台中外节目参演,其中,有25台是全新的原创节目。 从节目单上看,除了国外的名家名团荟萃外,今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大打本土牌,破天荒使用了民乐演出开幕;借着今年莎士比亚和汤显祖诞辰400年的机会,这两位戏剧大师的作品也扎堆了。 此外,还有7个展览项目也很有看点,其中有叶锦添的《流形》展,展示他在电影、舞台、装置等领域里的新理念。 上海国际艺术节一直以国际化著称,今年也一样,有很多国外的大师参加,例如著名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大提琴家伊瑟利斯,著名指挥家迪图瓦和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来自俄罗斯的捷杰耶夫马林斯基剧院交响乐团等等。 不过,今年的艺术节在本土艺术家的原创作品方面打出一套很漂亮的组合拳。 10月12日的开幕演出,首次启用中国民乐打头阵。由上海民族乐团创作演出的《海上生民乐》,用中国音乐母语来讲中国故事。整个演出分为《风》、《雅》、《颂》、《和》四个乐章,以经典民乐作品,穿插诗词吟诵、舞蹈、书法等表演形式,并用多媒体舞美设计呈现中国山水的魅力。 昆曲艺术家张军为这次艺术节特别创作了作品《我,哈姆雷特》,用昆曲唱哈姆雷特,一人分饰多角,展开中西文化对话。 上海话剧团精心制作的《杏花雨》,讲述两代人之间的中西医之争。田沁鑫执导的国家话剧院作品《北京法源寺》,也将登台亮相。 还有装置艺术家马良的作品《爸爸的时光机》,以多媒体装置舞台剧的表演形式呈现舞台魅力。 中华传统戏曲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他们将用10台戏,600分钟时间,回顾600年中国戏曲史。 虽然传统的戏剧模式依然是主流,但是今年的艺术节上也出现了很多前卫艺术。 例如11月11日上演的浸入式戏剧代表作《不眠之夜》,这是在世界各地受追捧的创新剧。浸入式戏剧在欧美演出界已经发展了10年,从去年开始登陆中国并迅速发展。 《不眠之夜》几乎没有对白,舞者和演员们凭借颠覆性的肢体语言,讲述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麦克白》。 在观赏这部作品的时候,观众没有固定的座位,只需戴上一个白色面具,就可以在整个剧场范围内任意走动,全身心“浸入”戏剧中。你可以零距离接近演员,也可以开启未知的暗门,堪比解谜游戏。 舞蹈演员会和观众进行沟通,一些互动元素也会随观众的不同反应而发生改变。记者要提个醒,看这部剧的时候,记得穿球鞋。 这么多演出和活动,不可能全都看了,要看当然是重量级和平时看不到的。在这里,记者推荐4台演出和1台展览,给你做参考。 |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郑琳 编辑:郑海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