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个浙江人就有1人高血压 医生建议:家里最好常备血压计 |
2016年10月09日 07:32:52 星期日 |
昨天是“全国高血压日”,你对高血压的了解有多少 昨天是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是常见病,可是已经有17年历史的“全国高血压日”,连续三年宣传的主题都是“知晓您的血压”。 难道我们对高血压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吗?昨天是“全国高血压日”,你对高血压的了解有多少每4个浙江人就有1人高血压医生建议:家里最好常备血压计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临床状态 每4个浙江人就有1人高血压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13年做过全省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24.6%的浙江人患有高血压,低于全国25.2%的数据,也就是说每4个浙江人当中就有1人有高血压。 这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 高血压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到底怎样算是高血压?按医生的说法,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非同日三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全世界每五个成人中就有一例高血压。全球每年由高血压并发症导致的死亡为940万例。 “很多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很多年了自己却不知道。”浙江医院院长严静告诉记者,高血压多数情况下没有任何症状;但如果不治疗,就会损害动脉及身体多个重要器官,这也就是为什么高血压常被称作“无声杀手”的原因。 常规体检难以反映血压状况 家里最好常备血压计 “知晓您的血压”这件事,可不仅仅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在严静看来,超过30岁之后,大家就应该对自己的血压数字了然于胸,除了每年常规的测血压之外,家里还应该常备一个血压计。 为什么?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俞蔚在昨天的义诊中碰到了两位患者,就很能说明问题。 50岁的陈女士一脸忧心忡忡,“医生,我每次在医院测血压都很高。”俞蔚为她测试了一下,收缩压有180mmHg,远高于正常人120mmHg的水平。但陈女士并没有高血压的症状,在家里测量的时候,她的血压都很正常,“这叫做白大衣高血压。”俞蔚说,有不少人像陈女士这样,见到穿白大衣的医生就精神紧张心跳加快,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表现出来的就是在医院测量时血压偏高。 而45岁的王先生在平时的体检当中,血压从来都在正常状态,可在俞蔚看来,这并不意味着他远离了高血压,“他有糖尿病史,晚上打呼噜,平时有胸闷症状,这样的患者要怀疑可能有隐匿性高血压。”俞蔚说,这是因为人体血压在早晚都是偏高的,大家体检时往往已经度过了血压最高的时间段。 所以,单靠每年医院的体检并不能准确反映自己的血压状况,在家里早晚的测量才能说明问题。 在俞蔚看来,给家里的老人送血压计,远比送保健品、补品要好得多,“这几年里,我买了十几个血压计,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公公婆婆,还有其他老人亲戚。” 肥胖、啤酒肚……都属于高危 自我监测血压很重要 除了30岁以上的人要牢记自己的血压之外,最需要在家里备一台血压计的,就是高血压高危人群了。 所谓高血压高危人群,首先是血压高值水平收缩压130~139mmHg或舒张压85~89mmHg的人群。另外,肥胖、啤酒肚的人也要特别注意,体重指数BMI≥24,或者腰围≥90cm的男性,以及腰围≥85cm的女性,都属于这个人群。 另外就是重口味吃货了,平时口味重、爱吃咸的人,医学上来说,钠盐摄入量≥9克/日的人,也在高危之列。 最后就是长期过量饮酒了,标准是平均酒精摄入量相当于每日饮40度白酒≥100ml。 “建议这些人群自我监测血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转化为高血压患者。”严静提醒。 血压计怎么买、怎么用有讲究 “对于血压不稳定或新诊断的患者,每天早上、晚上最好各测三次,连续测量一周,这样可以避免误差。”俞蔚说,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好也能在每周抽出一天时间,早晚各测三次。 买血压计也有讲究,市面上的血压计通常分为:水银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和气压表(弹簧)式血压计,比较常见的是前两种。 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多为专业医生使用;普通人家里建议买电子血压计,使用简单,测量方便。 “那种一两百元的血压计就不要买了,质量不稳定。”俞蔚送出的血压计,都在四五百元的价位,“最好选择臂带测试的仪器,这比腕带测试准确得多。” 使用血压计的时候,臂带位置必须和心脏的高度一样,且坐姿端正。 最重要的是,在每天相同时间和条件下,采用同样的姿势测量。由于人的血压每时每刻都会因为内外因素而变化,只有在相同条件下测量才有比较的意义。 测量血压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测量之前保持安静状态10~20分钟;测量中保持身心松弛。 |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张苗 通讯员 王婷 孙洁 编辑:高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