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医院第四次高分通过JCI认证 |
2016年10月27日 07:54:07 星期四 |
评审结束后,评审官们和邵逸夫医院的员工一起为邵逸夫医院JCI评审之旅点赞。 院方供图 坚守十年,只为给患者提供更安全、优质的诊疗和服务 是怎样的细节打动了评审官们?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三级甲等医院”代表的是一种医疗权威、值得信赖;对世界而言,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意味着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金标准”。 作为我国大陆地区JCI家庭的资深成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近日再传喜讯:该院再次高分通过JCI认证,这是它第四次通过该认证。 “邵逸夫医院把JCI带入了中国大陆,并真正领会与实践了JCI的精髓与理念,JCI大家庭中有你们,我们很骄傲!”JCI评审官Dr.Vishal Adma说。 在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看来,JCI认证是公认的全球医院管理质量的最高标准之一,以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为核心,代表着医院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国际化水平,医院一次次地坚持复评,为的就是给患者提供常态化、同质化的高品质医疗服务。 更值得一提的是,开院仅3年的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此次也通过了JCI认证,体现了该院两院区同质化的管理理念。 十年JCI之路,JCI标准已“常态化” 仅用150天,完成所有准备工作 从2006年第一次通过JCI认证,到日前第四次高分通过复评,邵逸夫医院的JCI之路整整走过了十年。十年间,“患者至上,质量与安全”等JCI理念根植在了每位员工心中,并融入到了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 邵逸夫医院接受JCI评审的时间是10月2日-7日,虽值国庆节,但因医院所有门诊照常开放,患者可正常就诊。评审期间,当医院所有部门进入工作状态,6位评审专家组成员兵分六路,结合JCI300多条标准、1000多条测量要素,把医院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遍,他们不仅要看医院的设施,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还会随机抽病人访谈。 心内科是最先被评审组抽查到进行质量追踪的科室。当时,恰逢忙碌的周一,无论是普通门诊,还是专家门诊患者都爆满。截至当天上午10点,普通门诊就约出了97个号子,开出了46张住院单。 “你完全不知道他们要抽哪些病人,问什么问题,整个检查过程是动态的,没有任何空子可以钻。”蔡院长说。 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评审官,心内科的医护人员像往常一样工作着,淡定又从容,让评审官频频点赞。 蔡院长说,JCI考察的是细节,查证的是制度的建设及制度的落实。医院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消化、吸收JCI理念,才能制定出符合本院院情的制度,全院员工只有身体力行地感受JCI求实严谨、科学规范、一丝不苟的精神态度,才能用行动去实现这个理念。 和驾照一样,JCI认证是有有效期的,每三年复评一次,若复审不合格,要撤销认证。让蔡院长欣喜的是,尽管此次复评采用的是第5版JCI标准,内容更详细、评分更严格,标准更精细,还特别增加了教学、科研两个维度,但因JCI理念在邵逸夫医院早已“常态化”,所以,短短的150天,医院就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 下沙院区开院仅3年就通过JCI评审 成就“市校合作”新典范 漂亮的大楼、整洁的环境,员工友善且聪明、设施高端先进,手术记录全面、详细……走进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评审官们对它给出了一个漂亮的分数。 蔡秀军院长坦言:“照理说,此次复评我们完全可以不把下沙院区放进来,毕竟它正式启用才三年,太年轻,而且新员工占80%以上,大部分人都没有经历过JCI评审,但为给患者提供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我们便毫不犹豫地将下沙院区纳入此次评审中,而能顺利通过评审与下沙院区建院之初就全面引入JCI标准密不可分。” 下沙院区是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三方合作共建的,为缓解杭城东南部地区群众“看病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此次顺利通过JCI评审,体现了“市校合作”战略的重要意义,无疑是市校合作的新典范。 JCI带给医院的不仅是方法,更有文化 让患者体会到自己是医院的病人 而不是某个医生的病人 “JCI带给医院的不仅是方法,更有文化!”蔡院长说,在邵逸夫医院,随便问一位员工,JCI是什么?他们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病人安全与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科护士长潘红英从事医疗工作二十多年,参与了医院每一次的JCI认证,见证了医院点点滴滴的改变。她认为,JCI标准非常强调系统性和一致性,如,身份核查,要求每位员工在给患者做检查、治疗、诊断、给药甚至发放食物时,都要用两种方式来识别患者的身份,这是确保患者安全的最基本手段。JCI实施的是追踪法,要求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容不得半点差错、马虎,这与“邵逸人”追求的质量文化——“做我们所写,写我们所做”不谋而合。 “执行度的好坏,决定了病人的医疗质量。只有始终落实JCI标准,不管是治疗10个病人还是2000个病人,病人都能够获得同质医疗服务,并且保证每个病人都安全。”蔡院长说。 邵逸夫医院ICU主任助理、胰腺中心副主任郭丰更是深刻地感受到了JCI标准给患者带来的好处。他说,以重症胰腺炎诊治中心为例,中心从筹备到成立用时三年,融入JCI文化的这一中心,将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从31.6%降到了8.3%,让患者体会到自己不是某个医生的病人,而是邵逸夫医院的病人,这对疾病的治疗很重要。 为更好地执行JCI标准,自2006年起,每位新入职的员工(包括后勤人员)都要接受JCI的专项培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医院内部有着关怀的文化,安全的文化,支持的文化,以及持续教育的文化。每位员工‘以患者为中心’提供的服务,非常值得称赞与尊重。”JCI检查官Elijah J. Gilreath说。 评审过程中,一位标本转运员工给Elijah J. Gilreath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天,他在医院走着,无意中看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病人由家属推着,看上去有些着急。此时,一位转运标本的员工刚好路过,他立马放好手中的标本,接过家属手中的轮椅,耐心地帮助患者及家属。“从那一刻,我直接并深刻地感受到了邵逸夫医院爱与支持的医院文化。照护病人并非某个医护人员的事情,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参与,这一点,邵逸夫医院践行得很好。”Elijah J. Gilreath说。 患者的安全 只有“标准化”,没有“差不多” JCI认证标准涉及医疗、护理、卫生、药品、人员资格审核等方方面面,代表医院服务和管理的国际水平。每一个患者踏进邵逸夫医院的那一刻起,一个标准、完整、有效的安全体系就开始运转了。“在邵逸夫医院,患者的安全只有‘标准化’,没有‘差不多’。”蔡院长说。 邵逸夫医院对患者的入院评估包括了解病史,完整、准确地了解病情,评估患者对诊疗的承受能力,为患者有针对性地制订合适的诊治计划和出院计划。就诊中,对患者的评估包括疼痛评估、心理评估、营养评估、滑倒、坠床等评估。“对于要避免‘跌倒风险’的住院患者,我们会给他穿绣有黄色警示牌的病号服,这样不论他走到哪里,全院员工都能一眼辨认出来。”潘红英护士长说,“如果是过敏体质患者,我们不仅会在他的手腕带上扣上红色的‘过敏’标识,与他相关的病历本、检查单等内容上都会出现这个标识。” JCI标准还体现在随处可见的细节—— 每年投入16.38万张一次性床单,3.5万多瓶洗手液,这一切只为将医疗相关性感染风险降至最低。 积极、有效的电子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邵逸夫医院有一套以患者为中心,集医生、护士、医技等信息互通的电子病历系统,为临床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便利,且两院实行一体化建设,通过了HIMSS6评审,达到国际水平。 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教育资源。邵逸夫医院的健康宣教形式多样,除了每周定期举办的健康大讲堂,医护人员的口头宣教,还有在院内随处可见的墙壁资料、健康手册等。 30秒完成发药。在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全自动发药机取代了门诊药房传统的人工药品调配模式,使取药发药过程步入了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发药的新阶段。患者看好病拿着处方单进入门诊药房,从取号到发药,整个过程不超过30秒。 邵逸夫医院跨越式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执行JCI标准对医院的影响。目前,全国包括公立医院共计62家医院通过JCI评审。“JCI现场认证评审虽只有短短一周,但质量改进永远在路上。3年后,我希望邵逸夫医院用更高品质和服务水准,完成第5次JCI评审。”蔡院长说。 |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葛丹娣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盛羽 编辑:高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