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突发性耳聋多了!这种病和压力大、焦虑、熬夜有关
2016年11月25日 07:41:01 星期五

业绩完不成,80后女白领愁得耳朵嗡嗡响

帮女儿带双胞胎外孙,外婆累得耳朵听不见

这几天,杭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的门诊里,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明显增多,比平时要多30%左右,其中不少是因为太过劳累、紧张、焦虑引起的。耳鼻咽喉科主任陈志凌说,以往,中老年人群或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生突发性耳聋的比较常见,但近年来,年轻人发生突发性耳聋的逐渐增多,而且增长得非常快。

16岁女孩复习备考压力大 耳朵发闷像开了辆小火车

昨天下午3点多,陈志凌主任的诊室外,还坐着好几个候诊的患者。昨天早上是他的专家门诊,原本限定20个专家号,因为病人太多,加号加到近40个,一直拖到下午4点才看完。

“还没轮到我,都快来不及接女儿放学了。”一位40多岁的女士神情很焦急,不停往诊室里探头看。

她姓张,是帮女儿来咨询的。“女儿16岁,读初三。最近在学校里读书压力很大,因为马上又要模拟考试。昨天她跟我说,看书看得头晕,想吐,一只耳朵发闷,感觉耳朵里像开了辆小火车,总能听到火车轰鸣的声音。我听女儿这么说,心里担心得不得了,赶紧先找医生咨询。”

张女士一说,去年也是在临近年底,女儿因为复习考试太疲劳,一只耳朵突然就听不见了。

号子叫到了,她走进诊室,陈志凌主任对她还有印象。“我记得你,去年你带着女儿来找我看过。”他说,之所以能留下这么深的印象,是因为张女士的女儿年纪这么小就患上突发性耳聋,比较罕见。

“以往发生突发性耳聋的,主要以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为主,但是近年来,门诊中发现年轻人患突发性耳聋的逐渐增多。我遇到年纪最小的患者,只有14岁,也是因为学习压力大,太过疲劳,引起耳蜗神经缺血缺氧,引起突发性耳聋。”

年底销售指标完不成

80后女高管患上突发性耳聋

除了学生,年底也是年轻白领患突发性耳聋的高峰期。

本周二,杭州市中医院成立“中丹合作听力与眩晕研究中心”,来自丹麦的听力专家彼得·高士卡教授在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坐诊,遇到这样一位30岁出头的女患者。

患者姓李,穿着时尚,身材偏瘦,看起来精神不太好,黑眼圈很重,脸色很疲惫。她从三四天前开始觉得右侧耳朵发闷,用她自己的话形容,耳朵里能听到一股低沉的轰鸣声。虽然还没有到完全听不见的程度,但是能明显感觉到头晕、耳朵胀痛。

彼得·高士卡教授为她做了听力检测,发现她右耳听力明显下降,确诊为低频型的突发性耳聋。

后来仔细询问病情时发现,李女士没有相关的疾病史,耳朵部位也没有受过外伤,她的突发性耳聋主要还是因为过度疲劳、紧张焦虑引起的。

“快到年底了,整个团队的销售任务还没完成,愁死了。”李女士说,她是公司销售主管,眼看离年底只剩下最后一个月,全年销售任务还差一大截。团队里十多个人,如果最后还是完不成业绩,所有人都要扣奖金。一想到这个,她焦虑得晚上都睡不着,已经失眠好几天了。

陈志凌主任说,门诊里和李女士类似的患者比较多,一方面因为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太快,过度疲劳;另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经常对着电脑、手机,会对颈椎造成伤害。颈椎病也会引起耳鸣和突发性耳聋,因为脊柱的内外平衡遭到破坏,发生了颈椎解剖位置的改变,从而刺激或压迫颈交感神经,使内耳的生理功能受到干扰而产生耳鸣。此外,小关节的错位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会反射性地引起椎动脉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内听动脉血流减少,从而引发突发性耳聋。

推荐阅读:

杭州在建6条地铁有新进展 2条明年开通

恢复货车通行 今起钱江二桥段可能有点堵

周日起杭州晴好天气回归 气温缓慢回升

江西人操盘"杭州排队小吃" 这次搞火了手撕面包

应届大学生就业招聘季开始 人数创新高

一头酷发30年不变 杭州"老炮儿"最近有点小委屈


60多岁大妈帮女儿带双胞胎

累得两只耳朵都听不见了

相比年轻人,中老年人听力功能本来就相对弱一些,如果过度疲劳、压力大,就更容易患上突发性耳聋。而且一旦发病,症状往往来势汹汹,比较严重。

陈志凌说,前几天,他接诊了60多岁的周大妈,因为帮女儿带外孙,累得两只耳朵都听不见了。

周大妈是杭州人,住在城西,退休在家好几年了。女儿在滨江一家企业上班,今年5月,生了一对双胞胎,两个男宝宝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周阿姨升级当外婆了,心里别提多高兴。

女儿产假休完,马上要回单位上班了。周阿姨说:“我身体一直很好,什么毛病都没有,别的帮不了,帮女儿带带伢儿的力气还是有的。”她心疼女儿工作忙,又要管小孩,就决定帮女儿减轻负担,让女儿能安心上班。

为了让女儿晚上能睡个好觉,白天有精神好好上班,周大妈白天带着两个外孙,到了晚上,两个宝宝也跟着她一起睡——周大妈睡中间,一个娃娃睡左边,一个娃娃睡右边。

整个晚上,周大妈要不停地给两个宝宝盖被子,泡奶,喂奶,根本没办法好好睡觉。两个多月下来,人瘦了好几斤,有一天早上起来,发觉两个耳朵突然都听不见了,感觉耳朵里总是有轰隆轰隆的声音,好像有台机器在耳边不停转动。

“我也知道自己是累坏了,但是觉得休息休息总会好的,就在家里休息了一天,没想到还是没有好转。”第二天,周大妈到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她双侧耳朵听力明显下降,确诊为突发性耳聋。

“老年人睡眠本来就不太好,再加上晚上要照顾两个小宝宝,年轻人都不一定吃得消,更何况老人。”陈志凌说,近年来,门诊里经常碰到类似的情况,老年人帮子女带孩子,累得发生突发性耳聋,但一般都是单侧的,像周大妈这样双侧耳朵都听不见的很少见。

“另外,还有不少热衷于炒股票的中老年人,因为长时间对着电脑、手机,再加上做股票时心情紧张,过于兴奋,也容易患上突发性耳聋。”

过度疲劳、焦虑紧张、熬夜 容易引发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也叫“耳中风”,是神经性耳聋的一种。患者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听不到声音,刚开始时可能只是感觉到耳鸣,耳朵出现嗡嗡声,或者出现耳闷胀感。

陈志凌说,过度疲劳、焦虑紧张、熬夜等,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大脑供血不足会波及到耳蜗,引起耳蜗缺血缺氧,耳蜗里的毛细胞是主管听力的,它非常敏感,一旦发生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耳蜗损伤,容易发生突发性耳聋。此外,病毒感染也会让听神经受损,引起突发性耳聋、眩晕等症状。

现在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频繁加班熬夜、过度疲劳,很大程度提高了这种病的发病率。此外,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或是经常处于噪声环境,都会提高患病风险。比如有些人喜欢塞着耳机听歌入睡,时间长了也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不同的人对耳蜗缺血缺氧的耐受程度不一样。”陈志凌说,有的人耳蜗神经特别敏感,稍微遇到缺血缺氧的情况,就会对耳蜗造成损伤。而有的人耐受程度比较好,抗疲劳、抗压的能力也相对较好,因此就不容易出现耳蜗缺血缺氧的情况。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群、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抗疲劳的耐受力会相对差一点,突发性耳聋、眩晕、耳鸣主要以这些人群为主。

推荐阅读:

浙江百强民企"超豪华阵容" 杭州占四成

心痛!这些电动车车主死亡前发生了什么

网传今年圣诞节杭州不办理结婚登记 真的假的?

出门必戴口罩的藏族单亲妈妈 昨日在杭得到救助

楼道有铁将军把门 这台电梯只有9楼居民可以用?


天气越冷这种病越高发

一旦发病要在三天内就诊

“接下来气温越来越低,在寒冷的天气里,老年人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也要注意突发性耳聋的问题。”陈志凌说,冬天室内外温差大,人体内耳毛细血管供血功能受环境影响而伸缩,随着温度的改变,血管也会随之改变,温差过大容易导致耳内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突发性耳聋。

陈志凌提醒,内耳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因为神经问题导致听力受损,如果在发病后三天内就诊,多数是可恢复的,如果两周后就诊,只有5%左右的人可以恢复听力,如果超过一个月,一般就很难治愈了。

“正因为内耳神经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所以要早期识别听力受损的症状。比如出现耳朵发闷、发胀,莫名头晕,一定要引起注意。尤其是年轻人,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年纪轻身体好,出现耳朵不舒服的症状还硬抗,从而耽误了早期治疗。”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少熬夜,作息规律非常要紧。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在晚上健身,这样会让身体各器官在晚上该休息的时候得不到休息,处于兴奋状态。耳蜗神经是非常敏感的,晚上运动也会导致耳蜗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增加患突发性耳聋的几率。

推荐阅读:

杭州在建6条地铁有新进展 2条明年开通

恢复货车通行 今起钱江二桥段可能有点堵

周日起杭州晴好天气回归 气温缓慢回升

江西人操盘"杭州排队小吃" 这次搞火了手撕面包

险!杭州65岁大姐从3楼阳台掉下 手里还握着衣架

今年这个多雨的秋冬 酱鸭、冬腌菜会来得晚一点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俞茜茜 通讯员 徐尤佳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