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院门诊量天天破万 这两天去看病等候时间可能超过4小时
2016年12月09日 07:28:43 星期五

12月7日晚上10点多,浙大儿院的夜门诊依然人满为患。 医院供图

“来看感冒的孩子太多了,浙大儿院进入了春运的节奏,儿科医生不够用,看普通门诊往往要等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好多医生都累得病倒了……”

这两天,杭州有很多“不堪重负”的儿科医生在朋友圈里转发这条微信。

最近一周,浙大儿院两个院区的工作日日均门诊量为10018人次,双休日日均门诊量7464人次。本周一,两院区总门诊量10844人次,其中夜门诊达1600人次。

“一般情况下,我们医院能承受的门诊量是每天8000人次,夜门诊是800人次。但最近两个月严重超负荷运转,11月门诊量比去年同期增加21.6%,12月1日-6日比去年同期增加25.6%。”浙大儿院副院长龚方戚说。

病人太多 前夜班医生看到凌晨4点才下班

浙医儿院门诊办主任汪天林说,从11月21日起,医院每晚及双休日都安排加班3-4人次,10点以前夜间接诊医生达20人。所有党员干部都加班加点,哺乳期、孕期女医生全部在岗。

尽管如此,目前就诊情况还是十分严峻。因为医院不限号,所以下午看不完的患者延至晚上,前夜班的医生最迟延至凌晨4点才下班。家长等待两三个小时是家常便饭,如果是非预约、非急诊病人,可能等候时间会超过4个小时。

朱铭强,31岁,浙大儿院儿内科医生。上周日,正好轮到他夜门诊值班,值的是前夜班,一共安排了7个医生。按照正常的上班时间,是从下午5点开始,到第二天凌晨1点结束。

“因为是双休日,来看病的患儿特别多。”朱铭强说,当天下午5点交接班时,下午的门诊还有100多号没看完,这些患儿只能留到5点以后的夜门诊继续看。再加上当天夜门诊的挂号量,前半夜门诊挂了近千个号子。

“病人实在太多了,7个医生根本看不完。当天晚上7点多,他们给备班在家休息的一个医生打电话,让他从城西的家里赶回医院帮忙,要不然,真的看到天亮也看不完。”

到后半夜1点,还有五六十个病人没看完。这时已是下班交班时间,但是后半夜门诊只有两个医生,留了那么多病人,根本没办法,只能留下来帮忙把病人看完。

“从来没拖班拖到这个点,当时真的是感觉到头晕眼花,想吐了。后来是差不多到凌晨4点,才把病人看完的。”

朱铭强说,他在儿内科门诊的这两年,每次出门诊之前,即使口再渴也不敢喝水。因为一坐进诊室,根本没有时间去厕所。“不光我,几乎所有的儿科医生都是这样的。”

儿科门诊“爆棚”的现象不仅发生在浙大儿院,杭城其他医院儿科门诊的情况也很紧张。

杭州市一医院儿科主任黄先玫说,12月3日,医院儿科门诊量达1650人次,是今年以来最高的一天,近期门诊量每天都在1450-1600人次之间。“10月份后,儿科门诊量持续走高,与9月份的门诊量相比,增加了一倍多。”

黄主任说,正常情况下晚上特需门诊6:00-9:30配备两名医生,但经常加班到10:30。儿科急诊配备两名医生,有时候人手不够,就把在家里的医生叫来顶班。

杭州市儿童医院门办主任楼凌云说,医院近期儿内科的门诊量每天都超过2000人次,比原来增加25%-30%。“我们的夜门诊,前半夜班是12:30下班的,但是病人太多,经常要看到凌晨两三点。”楼主任说:“好多医生都累得生病了,我着急啊!本来人手就缺,要是再病倒几个,门诊压力就更大了。”

发病高峰+重复就诊 导致儿科门诊量爆棚

为什么最近会有这么多孩子看病?浙大儿院医务科长王财富说,多数小患儿都是来看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哮喘、发热等,还有一部分是消化道疾病,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的上吐下泻。

一方面,这和天气变化有关;另一方面,目前也是我省流感病毒的流行季,一部分孩子感染了流感病毒。这两方面造成了现在的发病高峰。

此外,也有很多家长太过担心孩子的病情,重复就诊,从而增加了就诊压力。

朱铭强医生说,前几天,他接诊了一个一岁多的宝宝,前一晚发烧到39℃,第二天一早,爷爷奶奶抱到医院里来。因为不放心,一天之内来了4次医院,挂了两次专家号,一次普通号,还有一次夜间特需门诊号。

“遇到这样的家长,我们总是劝他们不要来回折腾,大人孩子都受罪,而且医院里患儿这么多,很容易交叉感染,不要烧还没退,又染上了其他毛病。但是没有用,有些家长还是不放心。”

汪天林主任也说,疾病的康复是需要时间的,反复就诊其实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加重病情。此外,像疱疹性咽峡炎这样的病,即使到了医院,也没有什么特效药,只能慢慢等它好起来。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俞茜茜 王真 通讯员 王雪飞 张颖颖 郑佳 编辑: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