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一张护士给医生喂面包的照片刷屏朋友圈 |
2016年12月19日 08:21:14 星期一 |
17:45 进行最后处理,手术终于结束。 从手术台下来,於医生双腿一软,瘫倒在护士搬过来的圆凳上。缓了几分钟,他起身和几个护士一起将小蔡推出手术室。 小蔡妈妈一直在手术室门口等着。“有一幕,我印象太深刻了。於医生把我儿子推出来时,我看到他的左手一直打哆嗦,停不下来,大拇指上有鲜红的印子,还破了皮。” 今年41岁的於亮亮做了15年的消化内科医生。“我们科室每年这类手术要做400台左右,我切过最大的间质瘤是25公分,当时做了4个多小时。但像小蔡这样棘手的,还是第一次。” 这么长时间手术做下来,到底是什么感觉? “做手术过程中没什么感觉,结束的时候感觉像做了场梦,人处于一种懵了的状态,就好像高三学生全神贯注地做了上百道题目一样。”於医生说,手术过程中顾不上吃饭、喝水、上厕所,这是医生的工作常态。 於医生和他的同事们告诉记者,很多医生为了节省吃饭、上厕所的时间,会少喝水,或者兜里放几块饼干,有机会就吃一点。有的干脆早上专挑粽子、玉米吃,扛饿。“工作几年下来,大家身体都不算太好。” 原本想和於医生多聊一会儿,但看到他的日程安排,有些不忍心占用他的时间——上午刚看完40多个病人,12点半还没吃上中饭,下午还有几台手术要做。 记者忍不住问:这么高负荷工作,不累吗? 於医生说,有时候体力上的累,真不觉得。但病人不理解,心会很累。 他没有说那些不好的事情,反而提起了一件事。“有一次,一个老病人来看我,她知道我中午门诊经常吃不上饭,专门煮了玉米带过来。那是一个六十多岁的桐庐老太太,怕玉米冷了,特意用棉絮做的袋子包着。她进诊室坐下来,将袋子慢慢打开,把冒着热气的玉米递给我,对我说,於医生,先吃了再看病,别饿着。”
推荐新闻: |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郑琪 通讯员 王家铃 周素琴 张平平 编辑:高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