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效能不断释放
“懂不懂社会工作、会不会科学方法,确实不一样。”杭州祥符桥社区专职社工朱铃云,今年刚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
25岁的朱铃云,大学专业是产品设计。“入职前,我一直觉得社区工作就是些‘居委会大妈’干的活。”真正进了社区,她发现,门道可不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治理看似琐碎微小,却是对综合能力的重要考验。尤其在当下,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队伍,满足群众多样诉求,走出治理新路径对基层治理而言更为重要。
在祥符桥社区,社区工作者大多考取了社工证。耳濡目染中朱铃云对社会工作有了新认识。让她印象特别深的是,社区去年有一名高三学生突然出现厌学,家长焦虑无措下,社区干部通过亲子公益读书会项目帮孩子成功走出了困境。“最后那名学生考试成绩也很不错。”她对社会工作的力量第一次有了真切感受。
“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正义”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的普及,进一步将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和方式方法带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去。这次考试,朱铃云从理论层面对社会工作又有了更全面系统的认知。
近日,朱铃云为社区文艺活动忙碌。“刚开始接到任务时,我在想如何‘花小钱办大事’。我们链接了很多资源,让社区搭台、居民唱戏,问题很快解决了。”如今,她在社区工作越来越娴熟,也愈发自信。
社工被誉为“社会工程师”,触及的领域与社会政策、公共事务息息相关,只有经过专业训练,才能更好地设计方案、投递服务、解决问题。在医院、校园等地,社工的能效也在不断释放。
2020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在原有志愿者办公室基础上,成立了医务社工部。社会工作介入医院日常事务,让整个医疗体系变得更完善。
“我们提倡所有的工作都应预防在前,在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后,充分做好解释和保障工作。”浙大儿院医务社工部副主任、高级社工沈美萍说,医务社工可以通过链接社会资源,解决患者在诊疗之外遇到的、医院不方便也不好介入的问题,如治疗期间的住处困难、异地医保如何受理、大额治疗费的筹集等,切实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仍需时间和专业的沉淀
“考证热”现象,让义乌市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陈锋颇为振奋。在他看来,这正是对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肯定。
10年前,陈锋母校义乌工商学院的几名老师创办了非营利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心创办初衷是让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能有个实习的地方,也想利用我们的专业真正发挥一定的作用。”陈锋说。
幸运的是,中心承接到了国际性融合社区——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项目。这是义乌市政府当时为深入推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为境外客商营造宜商宜居的社区环境购买的社区治理试点项目。
有着“联合国社区”之称的鸡鸣山社区,近一半常住居民是外国人。该中心社工介入后,参与开办“家门口的孔子学院”、组织建立“中外居民之家自治委员会”等,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以“个案+小组”的社会工作方式,成功促进社区形成了中国人与外籍人员“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环境。
从这个项目开始,该中心逐渐打响了名气,服务项目越来越多,范围也从义乌延展到金华市区。今年以来服务项目就有20多个,涵盖慈善公益、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社区矫正、公益创投督导等领域。
“中心社工人数从最开始的3人增加到现在的70多人,其中还有不少00后。”这些年,陈锋感受最深的是,大家对社工的认识从最初没有概念,到现在逐渐熟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进来,政府部门对社工不断认可,社工成长空间也不断优化。”
不过,社工仍是一个需要时间和专业沉淀的职业,社会对社工职业的认可度仍有待提升。
从今年全国考试数据来看,助理社会工作师报考人数最多,达131.8万,占比近70%,其中,基层社区工作者仍是报考的主力军。
如何让“考证热”变成可持续的“社工热”?
“对浙江而言,中高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核心之要。”管咪虹表示,这几年,浙江社工“基本盘”不断充实,但后续培养不足、行业整体薪资不高,加之高级社工考评结合难度较高,出现人才流失和断层现象。
她认为,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社会工作立法,构建社会工作相关的政策支持体系,设置社工的就业准入制度和继续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畅通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打通事业单位、国企私企与社工机构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的壁垒,落实薪酬待遇保障,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社会工作人才。
“目前仍在发展初期的社工行业,有短板是正常,但我相信未来一定春光明媚。”管咪虹说。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