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新号角”正在吹响。
今年年初,杭州官宣:正式进入“2万亿俱乐部”!而生产性服务业是杭州迈入“2万亿”城市行列的重要推手。2023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达8874亿元,增长9.9%,增加值占GDP比重超四成。
高光之后再出发。站在“2万亿”新起点、步入超大城市新阶段,杭州如何再攀高峰,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昨日,全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大会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杭州正在将更多资源和更多力量汇聚到生产性服务业上,聚力打造“五大中心”,加快建设全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7月2日,杭州还召开了全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一个月之内,两场大会,紧锣密鼓的安排,展露出杭州再攀高峰、勇立潮头的决心。
蓄力已久 成色很足
全力打造全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杭州早已锁定数字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商务服务五大领域,并打下坚实基础、形成特色优势——
数字服务方面,杭州先后获批中国软件名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算力居全国第2、软件产业规模居全国第4;
科技服务方面,杭州创新指数稳居全球第14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5,连续4年斩获省“科技创新鼎”;
金融服务方面,杭州获批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上市公司突破300家、居全国第4,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居全国第5;
物流服务方面,杭州成功创建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全国现代商贸流通试点城市;
商务服务方面,杭州在《世界城市名册》排名跃居全球第73位、创历史新高。
区、县(市)也在积极探索,各有特色。上城区探索“CBD+科创”发展总战略;拱墅区聚焦金融服务业,全区已聚集省级以上金融机构总部70家;西湖区聚焦数字服务与科技服务;高新区(滨江)以信息软件服务为主引擎……
然而放眼全国,杭州仍有“攀登”空间。以上海为例,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历经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与转型升级,现已领跑全国,展现出强大实力。2023年,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超2.1万亿元;对比之下,杭州还在努力实现“破万亿元”。
此次大会特别邀请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相关负责人,分享上海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实践和做法。这一“特别环节”的设置,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杭州不满足于已有成绩,还要持续向前突破。
锚定新目标 聚力开新局
靠着家底“躺赢”,绝非长久之计,杭州还想更进一步。
基于此,大会明确提出“更高”目标:力争2025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破万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65%,到2026年突破1.1万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三分之二。
锚定新目标,如何开新局?答案就在大会反复提到的另一关键词:“五大中心”。
杭州勾画的蓝图是通过聚焦打造“五大中心”,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抢占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制高点,全力开创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打造全球新兴产业科创中心,大力发展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等重点领域;
打造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大力发展数字工程、算力、人工智能、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浙江新型算力中心建设,每年设立2.5亿元“算力券”;
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深化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构建科创风险分担机制。力争到2027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7500亿元,新引入外资金融机构3家;
打造全球现代物流发展中心,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低空物流、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等重点领域。制定航空物流支持政策,优化国际航线补贴审核和兑付流程。加快推广“低空+物流”新模式;
打造全国高端商务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法律咨询、外事服务、广告会展、人力资源等重点领域。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