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杭州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全国领跑 持续构建“一轴双心,三脉八带,山水融城”格局
发布时间:2024-09-14   杭州日报

近日,杭州在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中获得“A”等级,标志着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任务圆满完成,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继续全国领跑。

自2021年入选国家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杭州探索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高效协同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

“我们从优先解决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影响大的积水内涝等问题入手,在建章立制、规划编制、项目设计、建设管控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示范期,杭州出台了《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以及14项配套制度、8项本土化技术管控标准,其中建管衔接长效运维机制被住建部列入“海绵城市可复制可推广政策机制清单”。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海绵城市建设达标排水分区365.67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比例为41%;打造西湖铜鉴湖示范片区、萧山奥体核心区示范片区、富阳杭黄示范片区等10个重点示范片区,总面积24.64平方千米;建成铜鉴湖公园、桃花湖公园等13处大型调蓄空间和宜居宜游的湿地水景公园,新增水面面积336公顷;中心城区城市防洪标准满足50年一遇,中心城区内涝标准达到50年一遇;内涝积水区段消除比例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

今年,杭州海绵城市建设持续发力,被纳入城市更新“十大行动”重点工作。

前不久,市政府批复并公示了《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修编)》,提出了在杭州全市域,以系统化、全域化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杭州市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依托江南水网特点、生态园林城市特色、数智化优势,因地制宜,把杭州市建设成为安全生态、集约节约、韧性宜居的海绵城市建设典范。结合杭州市域及中心城区生态空间格局,充分利用生态屏障及湖库调蓄空间,保护并发挥河道、湿地、大型公园等海绵体的作用,构建“一轴双心,三脉八带,山水融城”的海绵城市空间格局。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5年,实现城市建成区5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更多“海绵因子”在杭州大地扩散。作为大城北建设的“窗口”之一,位于良渚新城的玉湖公园将于年底开门迎客;江水潺潺、绿树摇曳,富阳区洋浦江生态修复工程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城水共生、人水和谐,海绵示范之城绘就了一幅“蓝绿交融、韧性宜居”的新画卷。

“我们始终坚持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杭州全面打造生态文明之都的重要内容,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发展全过程。”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建设与当前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高度关联,要有效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行动、韧性城市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为杭州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夯实生态基底。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昭奕 通讯员 杭建宣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