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以“运维管护”带动“长治久美” 萧山乡村 面子里子都美
发布时间:2024-12-04   杭州日报

一时靓和常态美,萧山农村都要。近日,杭州市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规范正式立项,萧山区作为该项地方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将在前期一年体制机制的探索基础上,在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提质增效,不断擦亮“千万工程”源起地金名片。

改革路径

从“物的新农村”到“人的新农村”

美丽乡村“三分在建设,七分靠管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最新出台的《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中对建立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举措。

如何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在“千万工程”指引下,萧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入手,推动村庄环境全域美丽。

去年8月,萧山19个镇街27个行政村以及益农镇全域被列为全区首批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试点镇村。试点以来,多个镇村聚焦建后管理难题,探索创新经验做法,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

12月3日上午,以“党建引领乡村新风貌,长效管护和美新篇章”为主题,在义桥镇寺坞岭山与自然空间,开展第四期“潮学堂·乡村TALK”线下沙龙,探索在全区范围内构建切实有效、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管护机制。“萧山区作为‘千万工程’源起地,先行探索新时代‘千万工程’建好之后怎么管的后半篇文章意义重大。”萧山区副区长王润东说。

去年以来,浦阳镇十三房村依托村民自治委员会和村属强村公司,共同构建“物业+村民自治”双管双建治理体系,持续深化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初步形成“三边四化六美13式治理”为主要抓手的长效管护路径。据悉,萧山将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纳入重点破题任务清单,高效联动多个职能部门,整合各行业资源力量,初步构建“责任清晰、管理规范、标准明确、奖惩分明”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运行机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工作导则》,为部门、镇村更好地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提供了实施标准。

萧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夏利明表示,首批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不仅节省了村集体经济开支,实现了环境的整洁有序,更是推动了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形成。

与此同时,萧山还做细网格治理文章,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域、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农村人居环境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实现节本增效。迭代积分治理体系,推广“积分制+清单化”治理模式,实现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探索数字治理模式,依托现有乡村数字治理系统,设置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农民建房等数字化参与场景,不断浓厚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氛围,激发长效管护新动能。

为了激发村民积极性和主动性,萧山原来的“积分制”,正以村规民约、村民小组会议等形式向“积分制+清单化”转变,根据人居环境治理重点内容,清单化动态增加积分应用场景,积分应用从实物兑换向荣誉表彰、党员发展、村民代表推选等多元激励拓展,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节约长效管护成本。如河上镇伟民村“五和众联”项目迭代2.0版本,以“信用积分”“共富积分”双轨运行形式激励村民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美丽庭院建设等活动,截至11月底村级环境管理劳务支出同比减少52余万元。目前,积分治理体系已覆盖萧山全区所有行政村。

改革案例

群围“三每”:让共建共治共享成为新风尚

走进位于萧山区最东面的益农镇群围村,一幅未来乡村的图景次第展开。

说起群围村近20年的发展变化,曾在村两委任职的钱素园感慨道:“那简直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现在村里环境好、福利待遇好,比在城里生活还要幸福。”

群围村党委书记郑剑锋介绍,在“千万工程”大政策的指引下,群围村重点做了三篇大文章:“千方百计致富”“精雕细琢变美”和“刚柔并济治理”。

群围村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区第一个通过验收的美丽乡村。

群围村没有专门的保洁员,但人人都是保洁员。“每天半小时,每月一评比,每年五十万”,从2016年开始推行的“三每行动”,让爱干净、爱村庄成为了每一个村民的行动自觉。

群围村发起“每天坚持半小时,家美村更美”庭院美化倡议书,发动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志愿者等力量,每天坚持半小时,房前屋后绕一圈,庭院道地扫一遍,花草树木养一次。“每月一排名”即制定“群围村美丽庭院检查实施方案”,工作组每月通过日常巡查、定期检查、智慧垃圾分类平台三方面数据相结合,并根据最终分数统计排名,公布“红黑榜”。“每年五十万”即建立“德智群围”积分考核机制,以家庭为单位,采用积分制形式,从贤德家风、美丽庭院、垃圾分类等内容实行加扣分,每季积分分值予以公示,接受村民监督。

这些年来,群围村坚持不断完善和健全“三每行动”机制,形成环境长效管护模式。全村卫生保洁费用从2017年的52万元下降至2023年的32万元。村民自治的热情和保洁费用的降低,成为群围村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的有力保障。

“三每行动”诞生于“围垦夜话”中群众的集体智慧,该模式的内容呼应了围垦老百姓独立自强、勤俭持家的内心认同,这一系列柔性的价值认同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同时群围村坚持把“三每行动”固定成一项刚性制度,每月开展一评比,每年拨出专项资金来以奖代补,进一步规范了“三每行动”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群围村的“三每行动”是萧山开展美丽乡村环境长效管护刚柔并济治理的一个具象和缩影。萧山正通过制度的规范引导和群众的自治参与,解答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之问。

点评

朱海洋

农民日报社浙江记者站负责人

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的重要落脚点之一在于基层社会治理,关键核心是树立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理念。萧山通过转变理念,强化村民“主人翁”意识,逐步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摸索出了一套村、镇、区村庄长效管护的“一本账”,将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实现村庄环境由“一时美”变为“长久美”,擘画出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庄环境美丽宜居的图景。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郑丽华 周展宇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