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伴随着人民政协和新中国的诞生而产生,是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热点的集中反映。每一件优秀的提案,都凝聚着委员智慧,也成为党委政府听取民声民意、科学民主决策、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渠道。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示新时代萧山政协的新作为、新成效,“萧山政协”公众号推出“提案故事”专栏,精选一批有温度、有情怀的政协提案,为大家讲述提案背后的故事。
今天一起了解沈铁伟和他的提案《关于深化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的建议》。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美丽乡村的图画,或是“青山环抱绿水中,屋舍俨然映苍穹”般的诗意,或是“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式的闲趣。在沈铁伟看来,这幅美丽画卷已在他身边悄然铺展。
一条条道路宽敞整洁,一栋栋农房错落有致,一个个池塘清澈见底……如今,走在老家进化,区政协委员、杭州市信息安全产业园总经理沈铁伟总是会被村里干净、有序、文明的宜居环境所吸引。“我看到的乡村美景,是我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一个缩影,凝聚着所有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美丽乡村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让人有些忧心。”沈铁伟认为,美丽乡村要建好,更要管好,这是一道难题,也是一道必答题。
经过一番思考和探索,今年年初,沈铁伟提交了一件《关于深化美丽乡村长效管护机制的建议》的提案,希望通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齐抓管护,助力乡村面貌“美丽长驻”,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练好调研“四力” 强化提案质量
成为政协委员后,沈铁伟不断锤炼自身的眼力、脚力、脑力、笔力,把“四力”完全融入履职工作的全过程,架起了一座座社情民意的“连心桥”。
在基层走访中,沈铁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识本质,识变化,识问题。他发现,建设美丽乡村是民生所盼、民心所向。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和较大发展空间。为了找到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沈铁伟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深入调研,练就了“铁脚板”,足迹遍布区内外各个乡村。他来到萧山的乡村田间,如欢潭村、大汤坞新村、沈家渡村等,与当地的村干部、群众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他带队走访福建宁德龙潭村,学习、总结乡村建设的先进发展经验。同时,他积极参加各职能部门的研讨会议,认真聆听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与建议,探寻科学、有效的乡村建设路径。每一次调研,他都会细致记录,梳理总结自己的调研报告,全面掌握萧山乡村建设的情况,并将自己的调研成果转化成提案内容,为高效推动我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那么,如何让美丽乡村建设实现“长久美”,沈铁伟在用心打磨的提案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强化乡村长效管护机制是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有效手段,村庄环境的长效管护就要花心思、下苦功。他建议从“拓宽投资渠道,设置造血机制”“清晰责任主体,建立管护机制”“明确管护内容,优化管护方式”“强化责任考核,严格工作督查”四方面,全力缔造“环境美、生活富、百姓乐”的乡村乐章。
协商办理 共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提案上交后,被列为区领导领办重点提案,由区农业农村局主办。2024年5月—6月,区农业农村局先后4次与沈铁伟进行了面对面沟通协商,他们一致认为,提案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高度契合我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沈铁伟提出的乡村长效管护机制表示十分赞同,并给予了明确的答复。
近年来,萧山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推动乡村建设由“局部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自2018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我区已累计创建省级未来乡村17个、市级未来乡村39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提升村197个,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村村有“颜值”、处处皆“风景”的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蓝图已经照进现实。
一件提案就是一项民生工程,办好一件提案就是赢得一份民心。随着提案建议的采纳,一项项政策、一个个成果在萧然大地上悄然开出了美丽之花。看到自己的提案从领导案头来到了乡村建设,惠及了社会民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沈铁伟倍感振奋,身为政协委员的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提案办理虽有完成时,但参政履职只有进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主动彰显委员担当,不仅要继续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还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争取让所有提案都能‘开花结果’。”沈铁伟说。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