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委员风采丨彭丽萍:做学生心灵的“牧者”
发布时间:2024-12-16   西湖政协

委员名片

彭丽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人文学院教师、浙江省技工院校语文中心组组长、全国技工院校教学与教材研究核心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重大项目“统编中职三科教材编写”成员。先后主持完成8项省职教所课题(其中5项重点课题),两项获“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在学科教学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中国职协奖项8项。

又是一年浙江省技工院校新进教师培训班,现场座无虚席,200多位新进年轻教师充满期待地认真聆听。台上的授课老师正是致公党党员、资深教学专家彭丽萍。

彭丽萍不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在她看来,技工院校的学生就像一朵朵迟开的鲜花,除了要做好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引领他们心灵成长的轨迹。技工院校的教师应该努力做好学生心灵的“牧者”,默默守护,静候花开。

迟来的特殊新生

有一年新学期,彭丽萍的班上来了一位“特殊”的新生小王(化名)。小王患有先天性脑瘫,行动不便,经历过15次大大小小的手术。因为身体原因,他一直缺少朋友……

彭丽萍当天就召集班委会,介绍了新同学的大致情况,希望班委积极带头,用真诚与友善帮助小王,使他尽快融入班级大家庭。在班委的带动下,班里的同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男生们有的帮他买饭,有的扶他上厕所,还有的上下学背他到校门口;女生们也会在课间主动找他聊天。看着小王和其他同学“打成一片”,彭丽萍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在生活上,对于像小王这样的特殊孩子,彭丽萍总是倾尽所能予以关爱,但在学习中,特别是德育培养上她始终坚持“一视同仁”。彭丽萍回忆起这样一个小插曲:有一年校运会,突然下起小雨,学生们三三两两地挤在一把伞下,有两个男生想到小王伞下躲雨,却被他以“伞太小会淋湿裤子”为由拒绝,两个男生只得悻悻离开。自那以后,同学们对小王的态度冷淡了不少,而小王脸上也写满了茫然。

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彭丽萍意识到:小王因为从小生病,得到的呵护比常人多,但如果把别人的关爱当作理所当然,长此以往认知上势必会产生偏差。于是,彭丽萍找到他促膝谈心。“同学们关心爱护你,是出于同学间的友谊和热情,不是他们的义务。你今后将走上社会,不能永远成为被人照顾的‘熊猫’。”彭丽萍告诉小王,要珍惜并加倍地与同学友好,这才是对他们付出的最好回报。小王听后若有所思。

不久,班里又恢复了一团和气:中午放学,有同学会主动放慢脚步,等小王一起去吃饭;大扫除时,小王会帮助擦门擦窗的同学洗毛巾、递抹布;天气渐冷,班里流行起踢毽子,他也会笨拙地上去踢上两下,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如今的小王,已成了一名特殊的“阳光青年”,还参加了“残奥会”的游泳选拔赛。

五万字的周记

近年来“低头族”越来越多,彭丽萍看着学生们沉迷手机和网络,焦急不已。“师生间的线下沟通越来越少,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又不愿轻易敞开心扉,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彭丽萍暗下决心打一场“硬仗”——跟手机“抢学生”。她决定以周记交流的形式,与班级每位学生笔谈,扣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经过几周的试探、磨合,学生们看到的是彭丽萍笔下善意的批评、积极的肯定、适时的鼓励和引导式的点拨,心灵也随之渐渐敞开。有一位男生,中考成绩超过普高录取线,但因家境原因上了技工院校,心中不免失落。“心中有理想,脚下有方向,一定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在周记中,彭丽萍帮他对比分析了读普高和读技校的发展方向,并勉励他,只要在技校成绩优异,同样能报考高一级学校,学科老师也会及时为他提供帮助。男生的眼中渐渐开始有了光,他沉下心来努力学习,实习过半,就考进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进了华东制药厂,又继续攻读专升本。

有一位女生遭遇了情感挫折,郁郁寡欢,周记也呈现出灰色的一面。彭丽萍在评语中给她讲了一个“拣麦穗”的故事:“刚一下田就采的麦穗未必就是最大的,要放远眼光去看,后面会有更大的麦穗在等待你。当然,自己各方面也要能与那最大的麦穗匹配。”下一次的周记,彭丽萍发现那一页被撕了,女生在后面写了一句话:“老师,谢谢您,这可是我们的秘密呦!”

还有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反映:“搬了新校区后,通校生到得比较晚,早上常常不做值日,要么做得太晚,上课时地上还很湿。卫生委员就经常代劳,太辛苦了。”第二天,彭丽萍就与卫生委员商量采取新的值日措施:通校生专做下午值日与擦黑板工作,部分住校生专门负责早上值日,两次抵一天值日。问题解决了!提建议的那位学生,觉得自己的意见得到老师的采纳与肯定,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更高了。

就这样,周记成了师生间沟通心灵的桥梁纽带。有一位学生写到:“每周我最期待周记本发下来的时刻,看老师的评语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三年下来,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积累了近5万字的劳动成果,也记录了自己真实的心路历程。毕业前,有位学生真诚地跟彭丽萍说:“老师,我要把这些本子好好保存起来。现在看看,我都不敢相信,原来我还有那么好的‘文笔’呀!”

别具特色班会

“秋风轻拂校园,各种植物在秋光中泛出绚烂的色彩,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一场辉煌的告别仪式。为了不负这明媚的秋天,上周班会课,我们在老师带领下,找寻四处可见的秋色秋意,并用手机定格下校园里的一幅幅生动秋景。”这是一次班会课上学生的开场白介绍。

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彭丽萍走进教室准备开讲。但她看着一天下来学生们那疲惫的眼神,忽然笑着说:“今天班会课主题为‘不负时光不负秋’,让我们一起去找寻校园的秋色,拿起手机拍下你眼中最美的秋景,并给每幅图配上文字解说,下周班内集体展示。”学生们欢天喜地飞奔出了教室,去找寻美丽秋色。“秋天里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平静的碧海。”“落叶在微风中飞舞飘扬,仿佛一只只金色、红色的蝴蝶在尽情歌舞。”……大家尽情沉浸在对美的真切感悟中。

彭丽萍说:“班会是学生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是学生发现自我价值,提高综合素质的载体,更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增进凝聚力的平台。有时,变换班会的形式,效果会更好。”新生入学时,彭丽萍会以“致敬未来的自己”为主题,指导学生给18岁、20岁、25岁、30岁、40岁的自己各写一句话的人生定位,让学生畅想未来生活,鼓励他们为今后的人生目标而努力。面对媒体上报道的校园霸凌事件,彭丽萍会让学生进行成本核算,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的结果,明确霸凌的危害,与人为善。为了增进班级的团队合作,彭丽萍会带着学生去攀登学校后山的北高峰,去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

寒来暑往,彭丽萍送走了一批批学子,又迎来了一届届新生,时光更迭,不变的是她对教育的执着坚守和对学生的真诚关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彭丽萍俨然已成了学生们的大朋友,是学生们口中最亲近的“彭姐姐”。彭丽萍也开心地说:“多好,显得我够年轻!”

来源:西湖政协    作者:浙江致公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