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浙江省政协杭州市运河文化产业委员会客厅,杭州市政协致公党界别委员工作室举办“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助力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调研活动,对两家节能低碳应用及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开展现场调研交流。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擎苍出席活动。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位于杭州某小区的24小时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站。该回收站采用“互联网+回收”模式,支持居民扫码开门、自动称重、即时返现和积分兑换,实现“废品变商品”。围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政协委员提出建议。
浙江省政协委员方军指出,目前,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用地多为企业租赁,变动较大,稳定性差,且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成本高,不仅导致大量再生资源流失,也使得当前垃圾减量效果未达预期。
浙江省政协委员葛永明与杭州市再生资源协会会长林世娟建议,政府可安排固定回收网点,用地可采用固定回收房为主,智能回收箱为补充。分拣中心由政府统一规划用地,采取“政府建设、企业经营”模式,增强企业稳定性与发展信心,推动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杭州市政协委员卢滨、金励建议,应研究制定并落实针对低价值可回收物的补贴政策,切实提升回收积极性,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同时,要严厉打击环境污染和违规收购行为,提升回收行业形象,保护生态环境。
在杭州英蓝中心,委员们实地感受“无废低碳”理念在现代建筑中的创新应用。该项目幕墙采用PVB夹胶玻璃,有效降噪并阻隔99%紫外线;地面铺设高防滑人造石(R11级),减少对天然石材的开采;污染气体统一收集至建筑顶端集中排放,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环境影响。项目毗邻千年古刹香积寺,通过低矮建筑群实现与历史文脉的和谐共生。
杭州市运河文化产业委员会客厅牵头委员王其表示,传统与现代建筑的共融本就具有一定难度,该建筑展现出高度的文化敏感性和设计智慧,实现了建筑与既有环境、文脉的和谐对话。杭州市政协常委周力军认为,该建筑体现出较高的完成度和推广价值。部分建筑材料不仅质感优良,同时具备成本低、可大规模应用的特点。灯光控制系统也做到了高效节能,未来可进行持续推广。
省政协副主席陈擎苍充分肯定此次活动的意义与成效。针对城市固废建设,他指出各级政府与企业要为民众提供更便捷的固废处理渠道,企业要充分掌握前后端的技术路线。针对新型建筑,他强调,“绿色、低碳、环保”正在成为全社会、全领域的共识,现代企业与建筑要进一步在智能化、技术集成上作文章,同时他希望委员会客厅和委员工作室继续发挥平台优势,凝聚共识、汇聚合力,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