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托育服务要“有”更要“优”
发布时间:2025-11-17   杭州日报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第五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上介绍,目前,我国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已达到4.73个,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提出的2025年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的目标。超额完成这一建设目标,是将托育这件家庭“小事”当成国家“大事”来办的战略性举措,不仅反映了党和国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坚定决心,更展现了“投资于人”的高质量发展理念。

我国现有近3000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调查显示,超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据此估算,我国托育服务机构总数仍有缺口,每千人口托位数仍有增长空间。随着家长对托育服务的需求逐渐从“有”到“优”转变,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也应当从注重“量的积累”转向追求“质的飞跃”。

最好的托育园,应该是群众“家门口”的托育园。推进托育服务从“有”向“优”,首先应当实现“布局更优”,让家长就近就便“托得了”。“十四五”期间,全国多个城市都实现了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全覆盖,但在服务空间乃至时间上,仍有进一步优化空间。比如,杭州利用社区和产业园区“金角银边”,大力推进“嵌入式托育园”建设,孩子每天可以随着父母“早出晚归”;临平区还针对特殊的夜班父母需求,在全省率先试点“夜间托育”,这些都是有益探索。

众人拾柴火焰高。推进托育服务从“有”向“优”,还应当充分调动现有资源力量,实现“资源更优”。比如国家大力推动的“托幼一体化”服务,并非仅是“幼儿园开托班”这么简单,而是发挥幼教资源优势,针对婴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推动托育服务从“基础照护”转向“科学养育”。再比如,“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发展“医育结合”,通过医疗机构与托育机构紧密协作,有助于形成“医疗护航养育、养育融入医疗”的闭环服务体系。

办好托育的事,关键在人。推进托育服务从“有”向“优”,还需要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实现“队伍更优”。今年4月,山东女子学院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同步获批全国首个普通本科“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标志着我国托育人才培养正式迈入本科教育轨道。从传统“看孩子”到精细科学的托育服务,“本科生带孩子”并非哗众取宠,而是以更扎实的理论学习和托育实践,撬动全社会托育机构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让更多家长“敢放手、愿放手”。

杭州人爱称孩子为“小伢儿”,一个“伢”字,既概括了这个“最柔软的群体”,也透露了家长“最殷切的希望”。迈向“十五五”,我们也期待布局更优、资源更优、队伍更优的托育服务能惠及更多家庭,为千家万户托起明日的希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陈凌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