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理想乡村 近在咫尺桃花源
发布时间:2025-11-17   杭州日报

当美国姑娘阳离子在杭州百丈镇的晨雾中推开窗,向世界道一声“早安”时,她或许不曾想到,自己已成为一个时代叙事的见证者。这位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的“95后”姑娘,在杭州乡村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她的故事向我们揭示:那个曾经只存在于文人笔下的桃花源,如今正在中国的乡村大地上悄然成为现实。

曾几何时,陶渊明笔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花源,只是遥不可及的理想甚至被称为空想。而今日,当我们跟随阳离子的镜头漫步百丈镇,看到的是雨后溪流清澈见底,听到的是夏日蝉鸣与孩童欢笑,感受到的是邻里之间的温情脉脉。这片土地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新桃花源记”。

“新桃花源记”的背后,是一场深刻的乡村变革。阳离子观察到的“政府每年都给老百姓发钱”保护杜鹃林、五万亩毛竹林流转带动增收千万元的实践,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生态文明建设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口号,而是让百姓腰包鼓起来、环境美起来的现实路径。生态补偿机制、绿色发展模式,让乡村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文化建设则为“新桃花源记”注入了灵魂。在阳离子的记录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传统印象中“空心化”的乡村,而是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景:大伯大妈茶余饭后打球、K歌、跳广场舞,孩子们在环保课堂中认识自然,城市居民纷纷下乡研学。这种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打破了城乡二元对立的固有格局,让乡村重新成为文化的热土。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片桃花源具有强大的包容性。阳离子从“洋面孔”到“新村民”的转变,体现了中国乡村的开放与自信。她的经历告诉我们,理想的乡村不是一个封闭的乌托邦,而是一个能够容纳多元文化、吸引各类人才共同建设的家园。在这里,本地村民与外来者相互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交融共生。

当然,“新桃花源记”的建设仍在路上。如何让更多的乡村实现这样的蜕变?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乡村特有的文化基因?这些都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但阳离子的故事给了我们信心——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当城乡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当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理想乡村就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阳离子选择在杭州乡村安家,这个决定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注脚。她的个人选择告诉我们:桃花源不在虚无缥缈的远方,而是近在咫尺,就在我们脚下这片用心建设、用情守护的土地。在杭州的乡村,我们看到了理想照进现实的模样——那里有我们共同向往的生活,有跨越国界的乡愁,更有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翟春阳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