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魂写尽钱江潮——追记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院教授孔仲起 |
2015年10月10日 06:17:38 星期六 |
《天台山区小景》 孔仲起 作 1963年 孔仲起(左一)1959年在潘天寿家聆教,同去的有叶尚青、王庆明。 登高远眺——孔仲起的愿望是:80岁,八上黄山;90岁,要九上黄山 我们知道,今日的山水画家,都重写生,行万里路,胸中自得丘壑。但山水万象,何类意象得入心胸?何样天地造化得以“涵泳乎我也”?孔先生天性敦厚,为人洒脱,所以能以敦厚之德令云水不空,又以洒脱之性使行流不滞。这种性情之好,原就是得之天然、得之久长而非轻易所能为。 这不,时年80岁的他,第8次登顶黄山——2013年正好是孔仲起先生80高寿。他在家人和学生的陪同下,前往黄山写生。孔仲起先生说:“这是我第8次登黄山写生了,每去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在我90岁时我还要第9次登黄山。” 这个整天乐哈哈的老人,终于拗不过大家,很风光地坐着轿子被抬上了黄山。上山当天,他穿着一件大红色的外套,银白色的头发,配着一顶圆弧帽,气场非凡。“一路上,总有种做明星的感觉,我的回头率特别的高。”孔仲起说,“天公作美,当我登上山顶后,黄山美景一览无余,面对着重峦叠嶂的山峰,我一下子兴奋了,静静地坐在山顶作画,感觉特别好。” 孔仲起先生在山顶画风景,画风景的孔仲起先生也成了游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当天在山顶游览的客人已经无暇欣赏美景了,早已被他现场作画的场景深深吸引。一些游客在打听到作画人是孔仲起先生时,输入手机百度搜索,得知孔先生乃当代画坛一位大画家,纷纷索求签名并合影留念。 孔仲起先生说,此次黄山写生,也是对自己80岁人生经历和60载艺术生涯的一次献礼。 其实,早在2007年,孔仲起先生就向正在筹建中的浙江美术馆捐赠了自己的作品和文献,共计158件,这也是浙江美术馆较早接收的一宗整体捐赠,这批作品大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作的大量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即使是在“文革”时期,孔仲起作为浙江“两江”创作组(曾任新安江、富春江创作组组长)主要成员之一,深入浙江各地,仍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浙江建设和风光的作品。时任浙江美术馆馆长的马锋辉感言:适逢孔仲起先生80寿诞之际,为奖励和答谢他的捐赠义举,浙江美术馆为孔先生举办了“涛声依旧——孔仲起八十回顾展”,并编辑出版《浙江美术馆藏孔仲起作品集》,这是向先生奉上的一份“贺寿大礼”。 圈外少有人知,出身绘画世家的孔仲起先生,其曾祖孔杏荪、祖父孔子瑜、父亲孔小瑜都是著名画家;兄长孔伯容,有孔牡丹之誉;下一辈中,女儿孔贻奋、侄子孔成毕业于浙江美院花鸟画专业,另一侄子孔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外甥陈凯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五代画家,令人叹奇。孔仲起父亲孔小瑜的画有名,但并没有刻意培养子女们学绘画。虽为绘画世家,但由于家庭人口众多,家境并不宽裕,因此初中尚未毕业,孔仲起先生便开始在社会上谋职业。新中国建国初期,孔仲起先生到英雄金笔厂做工人。工作之余,他特别爱画漫画,并得到过漫画大师米谷和版画名家杨可扬、赵延年等的指点。1954年,漫画《早与不早》获上海职工美展一等奖;1955年,漫画《假使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获全国职工美展一等奖。正是这两幅漫画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1955年,经全国总工会向文化部推荐,他以工人画家的身份,被保送上大学,到中央美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院)深造,196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这一生,我已经和画艺融为一体了。”看山看水,成为孔仲起先生一辈子的嗜好。 “我特别喜欢步步登上高峰的感觉。”就在孔先生得病的那段日子里,他还带着一家老小去了趟莫干山。那天,在山顶,他坐在轮椅上,吃完了一支冰淇淋甜筒,然后写了两幅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山有水德气清。 就像50多年前,第一次登黄山时一样,每到一处,山起云涌的景致,都会给他创作灵感。他拿出画板和毛笔,刷刷写生。“虽然很辛苦,但我脑子里有一种信念:登得越高,望得越远,看得越好。” 那个同样阴雨的日子,他说了这样一番话:“我爱行云流水。爱其生气流动,无塞无虑,无碍无际。所谓云行雨施、海阔天空。” 一个人要有丰富的经历,深刻的思想觉悟,才能在作品中出现属于自己的格调。曾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教研室主任的孔仲起先生,笔墨间构筑了独特的风格。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对此评价说:“孔仲起先生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深远、高远和平远的意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水墨世界,那是孔仲起先生有情有义、笔墨生发的世界。” 追思现场,透过里三层外三层的花环,我们始终看见孔仲起洒洒脱脱站在画意所在之处,这正是中国山水画世界“比德”和“载道”的内涵所在。生前孔先生一直告诉学生,画山水的人,胸襟不开阔,所画的山水不容易激动人心,不容易启发人的胸襟。“放心吧,这些千言万语,我们都已记住。时辰不多了,让我们再静静地陪陪你。” 仲夜涛声万里平,起驾鹤舞一行秋——何水法敬挽。 |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刘慧 编辑:郑海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