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保护——下城成全省首个街道级非遗名录
2016年07月19日 07:54:51 星期二

木版水印体验活动。

杭绣体验活动。

灯芯巷钱塘灯会。

都锦生的织锦、十竹斋的木版水印、张同泰的地道药材……具有数千年历史积淀的下城区,流传下丰富的非遗瑰宝。

中山北路上的张同泰药店历经百年依然门庭若市,都锦生织锦几度兴衰后仍引领着江南丝绸之潮流,十竹斋木版水印花开杭州飘香世界,王星记扇子轻轻摇摆138年,摇出了扬名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

被称为我市“繁华原点”的下城区将传统非遗与现代都市“糅合”在一起。

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在这里相辅相成、交汇融合,展现出独特韵味。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与夫人钟爱“小巷三寻”。

下城区从项目提升、传承保护、互动展示等三方面入手大力开展非遗传承保护。目前拥有国、省、市级的19个非遗项目以及13位苦心孤诣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等 。

该区不仅推出了“经验交流+成果推广+展演展示+互动体验”式的多形式非遗系列活动,还不遗余力地推广街道级非遗项目名录保护工作;不仅正在筹建区级非遗展示馆,还在编辑出版《非遗集萃》《杭州下城》《下城民艺实录》等非遗书籍;不仅启动“非遗寻访”工程,摸底调查濒危非遗项目,还在辖区首次开展口述民艺史线索的收集;不仅专门成立传承人专项扶持资金,开展非遗传承人保护,还建立起数个非遗项目传承教学基地以及非遗项目体验点。

去年年底,该区武林街道的武林街路坊巷传说、吉祥寺牡丹传说、岳飞传说、武林名人传说等14项传统非遗文化项目,被认定为街道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全省尚属首次。为抢救性地保护流传于社会最基层街巷中的文化瑰宝,武林街道成立了40余人的寻访小分队,历时半年时间对流传于武林民间的传统文化进行搜集,捡拾起了这些星星点点的传统文化碎片。

下城区还将非遗文化成功地“植入”了学校。去年,我市首个国家级非遗教学点“落户”长江实验小学。国家级非遗木版水印传承人魏立中老师将自己的工作室搬进了长江实验小学武林府校区内,他的“木版水印”课成了孩子们最爱的课程之一。无独有偶,下城“小巷三寻”的土布纺织技艺也被请进求知小学开展非遗教学。

历年来,该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获得省级先进集体1个、省级先进个人7人,市级先进集体6个、市级先进个人25人。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下城报道组 韦锋 柳景春 通讯员 钱凌 吴哲 记者 许卓恒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