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保护——下城成全省首个街道级非遗名录
2016年07月19日 07:54:51 星期二

项目提升——非遗文化“安家落户”

互动展示——杭绣、古琴、评话等轮番体验

修建非遗场馆,让非遗文化真正“安家落户”。

都锦生织锦博物馆位于凤起路上,它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第一家专题织锦博物馆。今年初,这家代表杭州织锦文化的博物馆,从馆舍建筑环境、历史图片织锦产品静态展示,到可以动手参与操作织锦体验的项目,都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提升。“我们对织锦博物馆的改造涉及整条参观路线,投入资金达300万元。”都锦生的办公室主任周雅伟说。

据介绍,改造完成的都锦生博物馆,共分历史、作品、工艺、设计、设备等6大展区。内藏《耄耋图》《宫妃夜游》《斯大林元帅织锦伟人像》等经典织锦作品。馆内还专门设计制作了6台手工织锦机,使参观者能够动手参与体验织造。

两个月前,下城区武林街道开出了我市首个街道级非遗体验馆。体验馆位于下城区竹竿巷12号街道文化站4楼,展馆面积达230平方米。展厅内,杭州武林方言、武林街坊巷传说、岳飞传说、京剧麒派表演、天香楼菜肴、杭州织锦技艺、赵氏正骨等首批18项街道级非遗项目,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形式展示在玻璃柜中。与非遗体验馆一起揭幕的,还有龙游路上的一面“非遗展示街景墙”。武林非遗项目融合在墙绘画面里,向现代人展示了武林地区千百年前繁华向荣的市景生活。

记者获悉,下城区还将在位于潮王路的下城区图书馆内,建一个主题为“江南市井间”的区级非遗馆。据下城区文广新局局长王仙桃介绍,非遗馆将打造成地方非遗资源集中展示的空间、非遗项目活态传承的基地。

非遗瑰宝的发扬光大,离不开宣传推广、互动体验、展示展演。

在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最武林”非遗技艺体验项目及体验点评选活动在下城区拉开帷幕。为居民群众免费上演了古琴、评话说岳飞、《水印江南梦》舞蹈的表演,以及宫廷杭绣、手工书画装裱、盘扣、木版水印技艺、传统体育游戏、张同泰端午香袋制作等非遗项目展示与体验活动,深受百姓喜爱。同时,还举办了“美丽非遗 光影铭记”——记录你身边的非遗项目体验外拍活动。组织了50余名国内外摄影爱好者,定时、定点到区属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点进行体验外拍。

武林街道还举办了“章怡青浙派古琴传习馆”古琴雅集,邀请“浙派古琴”项目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霞影琴馆秘书长章怡青女士及其弟子为观众献上了精彩的古琴赏析会。上周六,武林街道京剧联谊会还举办了一场“京剧演唱会”,票友们演唱了《空城计》《甘露寺》《武家坡》等京剧名曲。上百位来自全市的“老票友”们相聚在一起,切磋、传播戏曲文化。

朝晖街道的古韵居百姓书场365天全年无休向居民开放,每天下午1点到3点说书先生都会准时进行评话表演。目前活跃在朝晖古韵居百姓书场的有7位评剧传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他们陆续开讲了《三国演义》《精忠岳传》《水浒传》等经典剧目,吸引了远近前来听大书的铁杆书迷们。据悉,该书场日均听书人数超过50人,年服务人次近2万人。

此外,灯芯巷里每年举行的钱塘灯会,文晖地区袖珍演员表演的皮影戏等非遗活动,也深受百姓喜爱。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下城报道组 韦锋 柳景春 通讯员 钱凌 吴哲 记者 许卓恒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