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浙江羽球健儿“双线并进”勤练级
发布时间:2024-02-21   杭州日报

国字号为奥运聚力 新生代向未来前行

杭州日报讯 去年的杭州亚运会仿佛刚刚结束,今年的巴黎奥运会、粤港澳全运会已近在眼前。作为浙江体育的优势项目之一,浙江羽毛球健儿在冬训阶段全力备战,无论是在国家队边比赛边集训的国手,还是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训练的年轻队员,都在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一分暖意。

赛练结合保持赛时状态 浙羽国字号队员为奥运聚力

以赛代练、赛练结合,历来是中国羽毛球国家队最主要的冬训模式。今年的冬训,他们除了参加马来西亚、印尼公开赛等赛事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北京进行训练。

北京的冬天,清晨户外温度都在零摄氏度以下。天还没亮,中国羽毛球国家队就在天坛体育活动中心集中出早操,开启冬训日常训练第一课。接下来的跑圈环节,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和混双5个组的运动员在各自主管教练带领下进行。起初,队员们还裹着厚厚的羽绒服,经过热身和慢跑,大家相继脱下羽绒服,丝毫感觉不到是在大冬天里训练。最后的队内对抗赛环节,队员们比赛节奏丝毫不输正式比赛,每球必争,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自己保持竞技状态。

冬训期间,雅思组合(郑思维/黄雅琼)的状态保持了一贯的火热。春节前的印尼大师赛上,他们从世界羽坛混双传奇人物、印尼前国手纳西尔手中接过奖杯,这是他们第五次夺得印尼大师赛的冠军,是该项赛事夺冠次数最多的组合。在北京集训期间的队内对抗赛中,二人的胜率也位居前列。郑思维表示,“队内对抗赛氛围很好,在强强对抗中打出了大赛的感觉,我们以训练的形式度过冬天,非常有意义,我将在接下来的冬训中潜心聚力,坚定目标,争取今年能实现梦想。”

在诸多跟随国家队训练的浙羽队员中,陈雨菲成了训练任务最轻松的一个。今年1月,刚刚在印度公开赛上获得女单亚军的她,因脚踝伤势退出了随后的印尼大师赛,国家队的医疗专家诊断为脚踝部位存在骨水肿。如果伤势恢复,她计划在3月份的欧洲赛季开始后复出。

日复一日刻下肌肉记忆 浙羽小将潜心苦练基本功

春节前后,杭州的气温像过山车一样上下摇摆,但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小球系的训练场馆中,却一直保持着热火朝天的“恒温”景象。球类馆1楼和3楼的训练场地内,散落在场地各个角落的羽毛球,是队员们冬训的最好印记。

在浙江羽毛球男队主教练桑洋和教练王斯杰洪亮的声音中,训练场的灯光准时亮起。午休后的队员们立刻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训练中。据桑洋介绍,目前浙江羽毛球队男一线队员共有27人,除了跟随国家队训练的12人外,其余全部在学院进行冬训。队伍一周六练,除周二、周五上午队员们上文化课外,平时训练都是上午8点半到11点半,下午2点到5点半,内容包含体能和技战术等。桑洋说:“现在的羽毛球比赛对于体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冬训是储备体能的重要时机,今年比赛也多,因此体能是冬训的重点。”

训练中,队员们精神抖擞地分组进行技战术训练,场馆里被球鞋与地胶的摩擦声、球拍与球的撞击声填满。桑洋与教练组成员们在每一片场地踱步、停留,时不时叫停给出建议和提醒。地上密密麻麻的羽毛球,都要求队员打到指定位置。王斯杰告诉记者,这是为了锻炼队员“指哪打哪”的能力。“‘指哪打哪’靠的是球感,不管是羽毛球的旋转角度,还是接球的手感、力气等,都需要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来形成肌肉记忆。”

2004年出生的小将沈烜垚,正与队友隔网进行着双边回球训练。努力由混双转型为男双选手的他,还有很多需要适应。沈烜垚表示:“我担心少上一两节训练课会落后,随时都有危机感。”同年进入一队的周新宇也是如此,他希望通过冬训提高持久战能力,在今年的全国单项赛冲击更好成绩。对于浙江羽毛球而言,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奚源 通讯员 陆英健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