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梦想家”余一琦:百年富义仓“复艺”新生 让大运河文物和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发布时间:2024-06-04   杭州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5月27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大运河绵延千年,是流动的文化,一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后的十年,杭州更是没有将它“凝固”在历史之中,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其在新时代再次焕发生机。

日前,本报《国之大运·非凡十年》启动征集后,收到不少读者的来信,其中一封来自拱墅区霞湾巷8号——富义仓的邮件,让我们眼前一亮:在讲述人余一琦的娓娓叙述中,古老的“富义仓”穿越时空而来,在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中,因为有了新时代文化因子的注入而孕育出新的生机。而跟随他走进这个正日渐以“复艺仓”主题闯入市民游客心里的遗产点,你会发现它恰恰浓缩了杭州人融合古今智慧,努力让大运河文物和文化遗产“活”在当下的积极探索。

“还原”当年的运河文明

2007年,杭州启动运河综保工程,富义仓采用原风貌、原材料进行保护修缮。此后多年,修复后的富义仓,慢慢变成业态多样的创意园区。

“开放区域不大,里面很神秘。”初遇富义仓,余一琦还在运河文旅集团的工程部门工作,负责周边绿化加固,“每日数次进出,略感遗憾,作为运河遗产点,富义仓和市民百姓的关联度不够紧密。”余一琦坦言。

2020年,命运齿轮转动,余一琦成为富义仓提升改造项目负责人,探索圆梦的机会来了。“2014年前后,富义仓进入业态发展黄金期,我入场时已有企业、商铺近70家。”此时为进一步保护古建筑,已清退内部商户,可困难远超预期,“隐蔽工程、私拉电线、乱接上下水,还有虫蚁隐患,木结构主体的老屋很脆弱,要边拆边抢救。”

于是,有关部门及施工单位根据文保遗址特性、历史风貌,用原有的材料尽量修旧如旧。“南门外是人民的大运河,希望富义仓变成百姓家门口的艺术馆。”经过半年修缮、提升,富义仓华丽转身。2021年,余一琦顺势策划了一系列先锋艺术展览、文化交流活动,“年轻人很喜欢,一场‘偷月亮’艺术展,日均流量超过2万人次。”

展览也吸引到一些研究运河文化的专家、学者,他们提议,这个晚清杭州义仓运管体系标杆身上,有“运河文化”的标签,有米市、仓储、码头装卸等经济业态的厚度,有没有可能把它打造成解读运河文化的样本?

带着专家的建议,新一轮整改启动。这一改,就是三年。今年4月,富义仓“复艺”新生,“粮运满仓安天下”“富义留馀贯古今”“博施兼众富苍生”三个主题展馆开门迎客。“展陈运河、仓储、慈善文化相关文物百余件。”余一琦说,这里曾经是“十里银湖墅”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些展陈文物,‘还原’当年的运河文明,让人们更真实地感受曾经的‘天下粮仓’。”

努力让遗产“活”起来

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全新亮相的富义仓是一份献给运河和市民游客的珍贵礼物。三排仓储式架构长房,南门贴着运河,北门靠着霞湾巷,整个空间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南边几个厢房做成主题展馆,把运河文脉、仓储文化娓娓道来。”眼下,余一琦努力招商,充盈北面空间,“手作、画画、文创都欢迎,将来富义仓不仅能办艺术展,还要实现文化共创,让遗产‘活’起来,成为‘运河会客厅’。”

这个院子里还藏着秘密,仍有近一半空间未对外开放。“希望成为非遗、研学等体验基地,遗产活态保护不能光看,要上手体验,被技艺的魅力所吸引才是文化传承的第一步。”余一琦介绍,团队已对接了拱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化能人,联动共建单位,将在暑期常态化开展“走进中国古建筑”、非遗体验等活动,让孩子们走进真正的古建筑,感受运河非遗的魅力。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运河穿境而过,富义仓目睹了曾经米市、仓储、码头装卸等经济业态的兴衰,也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我没能全程参与富义仓蜕变的十年,但我希望陪伴它走过下一个十年。”余一琦说。

“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大运河畔,作为仓储文化遗存的富义仓,白墙黛瓦、木门木窗,保留着昔日的古朴,在周边林立的高楼中格外抢眼。

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富义仓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年间,注重历史文脉保护的湖墅街道专注做强运河文化大IP,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散落在运河两岸的遗产都活起来、立起来。

其中,无论是作为城市有机更新的样本,还是对文旅融合的深入探索,富义仓都算得上大运河边一件闪亮的作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项捷 拱墅微融圈 柳景春 叶佳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