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安全韧性城市是指针对灾害事故,在“事前”能够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在“事中”能够有力消除安全隐患,在“事后”能够快速应急救援处置,是在逆变环境中具备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是安全发展的新范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智慧韧性城市理念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近年来,西湖区将“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城市建设更新和现代化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提升城市安全风险感知能力,优化安全隐患处置制度机制,有效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已连续14年获评省“平安区”,并荣获全省首批“安全发展鼎”。
围绕区委打造智慧韧性城市“生命体”的部署要求,区政协组织各界别委员和行业专家成立专项课题组,先后赴武汉、成都等地学习取经,深入相关部门和企业调查研究,并收集300份调查问卷,广泛征集意见建议。
在深入调研基础上,6月5日下午,区政协围绕“加强全域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构建智慧安全韧性城市生命体”开展“请你来协商”专题活动,政协委员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绘西湖城市安全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西湖区在智慧监管等方面已有一定经验,但在基层村社韧性治理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创新。”农林界别委员活动组委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厉华笑建议,以基层村社韧性治理为抓手,打造全域“安全社区”;以社区单元内社会组织为依托,打造社区“救援联盟”,形成具有西湖特色的应急模式。
打造智慧安全韧性城市,数据集成至关重要。工商联界别委员活动组委员、浙江省工程咨询公司执行总经理黎毅提议,打通住建、城管、消防、交警等多部门的监测数据和信息,将“十安卫士”打造为集预警、指挥、调度、救援等功能为一体的可视化操作平台。
围绕加强城市内涝防治,经济界别委员活动组委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技术总监徐虹从加强顶层设计和风险评估、提升基础设施和排水能力、完善联动机制和智慧管控平台、提高人防和技防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
着力提高消防救援专业化及实战化能力,经济界别委员活动组委员、浙江久正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玲提出,要多元赋能,建立综合性专业化救援队伍,加强专家型指挥人才储备,同时还要发挥群众“家门口”救援力量作用,提高群众自救能力。
特邀界别委员活动二组委员、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测绘工程中心副主任曾文华从地质和山洪灾害防治的角度,建议尽快推进大清隧道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加强山洪灾害危险区河道治理和工程施工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并加大灾害防治统筹力度和智能监测力度。
针对西湖区危旧房治理方面的难题,特邀界别委员活动二组委员、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周家伟从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优化解危方式、加强土地规划等政策支持、简化流程手续等方面提出建议。
紧扣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委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面对面交流中,区应急管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一一回应委员们的意见建议,现场协商氛围浓厚。
“近几年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多发频发,西湖区选择这一课题很及时、很精准,也非常有必要。”特邀专家、浙江大学韧性城市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汪英俊指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要和城市中长期建设规划高度融合,并建立完善系统性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和动态风险研判机制。
“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认真采纳,凝聚起最大合力,将委员们的好想法、好建议真正落到实处。”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高卫星表示,要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思想认识,守牢底线思维;全力推进问题解决闭环,落实问题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夯实安全根基;全新赋能信息技术综合运用,提升治理效能,更好推进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建设。
“思路理得清、重点找得准、建议提得实!”区政协主席叶泽强调,要提高站位,深化对“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认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的顶层设计;提高系统战斗力、问题解决力、技防统治力,注重对重点安全隐患问题的排查整治,优化数字技术管理方式,持续推动西湖区智慧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区政协要做好协商成果转化的“后半篇文章”,综合运用调研、视察、协商、监督等方式,持续跟进、持续建言,为奋力打造科教文创高地活力品质城区贡献政协的智慧和力量。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