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对口帮扶的四川甘孜州咱里村 记者 肖宽 摄
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地处四川西南小凉山区,大渡河穿过县城奔流不息。 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二楼,6岁的小沙玛正在玩益智积木,他拿起一块积木,好奇地问康复训练老师上面的图案是什么,老师耐心地解答着。 这是小凉山区建成的首家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与当地县中医院康复科联合,按照国家一级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标准建设。1600多平方米的康复中心里,治疗室、感统室、引导式教育训练室等康复治疗室一应俱全。 在2022年10月投入运营后,填补了小凉山地区残疾儿童专业康复机构的空白。像小沙玛这样的残疾孩子,在家门口得到了更多康复的机会。
浙川两地共饮长江水,同处长江经济带,都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纽带与核心支点。早在1996年,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正式启动,多年来两省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凝结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形成了丰硕的协作成果,也结下了跨越千里的深情厚谊。
2021年,新一轮浙川对口工作拉开了大幕。按照“一省对一省”原则,浙江结对帮扶四川12个市(州)68个县。
新的历史时期,浙江被赋予“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四川被赋予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的光荣使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大背景下,新一轮浙川对口工作有了新的内涵与价值,援川干部人才们也承担了更大责任和使命。
这是携手共建、山海同频的三年。
浙川纺织产业园创造出一根纱线带动一县产业的奇迹;“白叶1号”让荒山变金山;“浙川白鹅”“湖羊入川”等产业创新让农民致富有了新路子……100个这样的产业园在四川各地生根开花,更有无数东西部协作产业形成规模,成为许多人的新生活、新希望。
两地携手共建的浙川陆海联运大通道成为大宗商品供应链共赢互利的新路径,实现整体物流效率提高近1/2,成本降低20%。阿坝州共建共管川青甘物流园区打造了川西地区分级物流系统,宁波与凉山等地建设产销“两地仓”、巴中建立物流仓配一体化中心等创新做法,破解了困扰当地多年的农特产品“出川难”。
这是实践浙江经验的三年。
“数字化改革”的经验,赋予了一串串代码新的使命,不仅提高了四川当地的政府职能效率,也为当地百姓在求职、就医、上学等方面带来诸多便利。
浙江电商的发展诀窍在这里被重新解读,通过建设电商产业园区、培训电商人才等方式,搭载四川物产的“电商快车”驶入千家万户。随着12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落地,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展开。
这是心手相依,情真意切的三年。
30余万名农村劳动力在浙江稳岗就业。针对残疾人、低收入群体、脱贫户的关心关爱从未停止。
一个个残疾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建成,一项项帮助残疾人、低收入群体在家门口就业的措施的落地,让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蓝鹰工程”通过两省协同培养“蓝领鹰才”,让许多年轻人如蓝鹰翱翔在浙川山海间,有了更宽广的就业方向。
这是山海文化交融碰撞的三年。
多条直航航线的开通让两地的交往更加便利,从成都第31届大运会到杭州第19届亚运会,从文旅协作周到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跨地域的文化交流与游客互送,让两地人的心贴得更近。
每一项利民惠民的工程,每一份可喜的成绩单,每一次感动的泪水,每一张真挚的笑脸,都汇聚成了永不褪色的浙川情谊,化为一句话:浙江亲人。
2021年以来
浙江共援助102亿元财政资金
实施2496个帮扶项目
招引东部企业来川投资
到位资金1468亿元
建成100个产业园区
和12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
完成消费帮扶436亿元
实现两省旅游人次
超3000万
引导社会力量捐款捐物
折合资金11亿元
连续三年在国家东西部协作工作考核中均获得“好”的等次,位居全国前列
2023年“十四五”
对口支援西藏阶段性考核评价中,浙江(甘孜、阿坝)被评定为“优秀”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