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的教师宿舍里,衣柜书桌样样齐全,暖白色的家具,让整个宿舍温馨又漂亮……看着眼前建德市大慈岩中心小学修葺一新的宿舍楼,大慈岩镇委员工作室的成员们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协商成果落地,宿舍品质提高了,教师们住在这里舒心又方便,大慈岩镇留住年轻教师人才的机会又多了!
走访调研
前期,围绕“大慈岩镇中心小学教师配套设施建设”协商主题,大慈岩镇委员工作室的成员们来到建德市大慈岩中心小学,实地察看了教室宿舍楼建设情况。
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的房间、锈迹斑斑的上下铺铁架床,“大慈岩比较偏远,像我这样住在新安江的老师还是蛮多的,每天上下班开车也要一个多小时,有时候晚上加个班,回去晚了还不安全。”大慈岩中心小学的方老师说道,“要是宿舍改造地好一点,晚上住这里方便又安全。”
小学教师宿舍基础设施落后、地区偏远、很难留住年轻教师人才……委员工作室的成员们一一记录下这些困扰着校方的难题。在前不久召开的协商活动中,与会人员围绕教师宿舍改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协商建言
“由于小学地处偏远乡镇,上班路程较远,教师大部分不是本地人,且外地教师也不少,拥有一个良好的住宿环境至关重要,改造提升大慈岩小学教师宿舍居住品质迫在眉睫。”
“每年小学都有在编及非编教师不断往城区流动,要重视偏远地区教师流动问题,相关部门要积极出台对应的措施。”
“建议该校充分挖掘大慈岩的各类特色资源,传承新叶昆曲文化,打造校园品牌特色。”
委员工作室成员们的建议被充分吸纳,大慈岩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小学的基础设施,改善学校教学、食宿、卫生等,让镇里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里的教学条件;为教师争取奖励机制、培训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爱,积极引进外地优秀人才,稳定教师队伍;聚焦小学的特色文化建设,利用乡镇的优势资源深入推进“新叶昆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多元教育发展新模式。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为大慈岩留住人才一直也是我们的心愿。”活动结束后,大慈岩镇工委委员汪哲昌不断督促协商成果落地落实,目前,教师宿舍的改造提升还在持续进行中。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