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谈教育之“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怎么过(五)
2022年01月27日 08:30:00 星期四

2022年的寒假即将开启。这是实行“双减”政策后的第一个寒假。

“双减”政策规定,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虽然“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与家长经历了双休、国庆7天假期,但是,当一个月的寒假摆在面前,在没有学科类培训班“加持”“代管”的日子里,孩子们应该怎么样过个有意义、有收获的假期?家长们又该做些什么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呢?

万事开头难,迈好了第一步,后面的若干个长长短短的假期,孩子们都能够快快乐乐地成长,家长们也能够从容淡定地陪伴。

1月18日起,我们陆续邀请了杭州市政协委员里的名师、名校长,请他们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围绕“‘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怎么过”主题,为面临“寒假慌”的家长和孩子支招指路。

第五期

养成“自律、自主、自信”三个好习惯

融入“家庭、社会”两个大课堂

人物介绍

宋德婷,杭州市紫阳小学副校长,上城区优秀教师、上城区教坛新秀。杭州市政协委员。

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不同以往,同学们将有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但自由不等于放松,还需要养成三个好习惯、融入两个大课堂:

养成三个好习惯

养成自律的习惯。保持生活规律,早睡早起,不贪恋美食,不沉迷网络,平衡好假期学习和放松休闲的时间,坚持学习、坚持阅读、坚持运动、坚持和人交往。

养成自主的习惯。同学们要学会自主选择假期活动,学会自主规划假期时间,努力让自己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向爸妈、老师征求意见或者寻求帮助。

养成自信的习惯。在春节期间的各种走亲访友、社会实践中,我们要得体地介绍自己,大方地展示自己,勇敢地表达观点,让自己的优秀被更多人看到,同时也能多结识志同道合的好伙伴。

融入两个大课堂

要融入家庭暖课堂,多一些亲子互动。假期中,同学们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向我们的父辈学习,挑战两至三项以前不会的生活技能,也可以尝试下和爸妈换天岗,做一天当家人或者和爸妈一起上一天班,换位思考,更加读懂我们的父母。

要汇入社会大课堂,多一点民族自豪。2022年,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杭州亚运会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要以一个当代优秀少先队员的身份主动融入其中,用混合式学习的方式,认识到自已的成长与杭州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强盛密不可分,多关心国家大事,用敏锐的眼光发现社会的变革,立志成为国家2035美好愿景的见证者和建设者。

亲爱的同学们,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愿大家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开启虎虎生威的新年。祝大家新年快乐!

来源:杭州政协新闻网 作者:宋德婷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