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优化环境 弘扬企业家精神 助力民营企业实现新发展(一)
发布时间:2024-11-27   《杭州政协》杂志

11月28日,第七届世界浙商大会将在浙江杭州开幕。

近年来,杭州正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持续擦亮民营经济强市“金名片”。如何持续改善发展环境,提振经营信心,不少政协委员一直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民营企业塑造新优势、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创优发展生态主动排忧解难

近年来,杭州市以新时代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示范创建为抓手,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市政协委员、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惠波的总体感觉是,成效明显。作为一名民营企业从业者,他也坦言,在大变局背景下,不少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他认为,唯有实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集成改革,才能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健全改革机制,筑牢发展基础。顾惠波委员建议,建立健全“两个健康”集成改革机制,诉求有倾听,难事有人管,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引导和培育,鼓励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同时,创优发展环境,摒除发展包袱。一是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财税支持和优惠政策。二是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风险。三是实施“民营经济底线救助计划”,针对符合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进行适当财政救助。四是监管部门协同督导,重视并解决“三角债”问题。五是督促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2023年以来,市政协委员、绿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法平分析了旅游、酒店、餐饮、影视等行业的消费数据,还调研了几家大型写字楼商户入驻及换租、空置情况。他也认为,需要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振企业信心,帮扶企业走出困境。他提出,要评估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动态调整税收减免的力度、范围及期限。靶向制定行业一揽子优惠政策,扩大小企业政策受惠面。继续推行普惠小微信贷政策,简化流程,改善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切实加强经济预期管理,多方提振企业经营信心。

市工商联对杭州市438家上规模民营企业的基本发展情况调研显示,杭州民营企业在规模实力、产业竞争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融资困难、平台功能缺位、转型制约因素多等问题。他们给出的对策建议是,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多渠道提高资本供给效率。由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一是健全相关担保和融资体系。提高融资服务的市场化水平,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探索知识产权、文化版权等无形资产融资模式。二是搭建银企交流平台。丰富征信产品和服务,深化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银税互动服务平台、上市集成服务平台等建设,设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拓宽民营企业上市融资、股权投资渠道。三是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用好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民营企业专属金融产品服务。

提高政策知晓度,保障政策实施效果。市工商联同时建议,由市发改委牵头,一是进一步发挥“亲清在线•政策超市”数字平台的效用,在民营企业中加大政策超市平台的宣传力度。二是加强对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真正惠及民营企业。

坚持数字创新赋能

推动产业协同转型升级

随着国际贸易格局的迅猛变化以及海外消费群体偏好转变,致公党市委会注意到,可以通过加速跨境电商独立站建设,助力民营企业高效出海,开辟新市场,塑造新优势。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专业培训机构,通过定制式、公司式等培育方式,为跨境电商独立站新业态输送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二是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多方联动的跨境电商合作办学模式,建立起专业人才定制化培养的校企联动机制。三是鼓励专业机构、行业协会、院校、企业建立跨境电商交流机制,推进人才与企业、项目资本的对接,形成开放共享的跨境电商生态圈。

农工党市委会建议,推进有条件的村社与民营企业共同参与组建强村公司,建立“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关系,探索建立农户与民营企业有机衔接机制,推广“企业+农户”、“企业+强村公司+农户”等运行组织模式,鼓励民营企业与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等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基层商会搭建各类联系服务平台,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属地镇街、村社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和信息互通,联合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力量,彼此进行互动融合,促进未来乡村创建中产业体系和共同治理体系的建设优化。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以市场导向推动成果转化。市工商联则建议,由市科技局牵头,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面向市场需求共同开展技术定制、测试检验、产业化开发等活动,支持企业承担创新科研项目,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二是布局建设高端研发平台。重点解决产业化过程中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推进技术设施共享,着力突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三是完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体系。建立信息渠道畅通、服务功能齐全、交易活动有序的技术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杭州民营企业发展中高效转化和应用示范。

来源:《杭州政协》杂志    作者: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