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
在良渚老街上的施昕更纪念馆里
一场别开生面的
“良渚良言”跨界协商交流活动
引发了
政协委员与专家学者、师生代表的
热烈讨论
大家都聊了些什么?
活动以“施昕更与常书鸿:从良渚发现人到敦煌守护神”为主题。区政协委员赵艳华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与策划者,她结合自身参与施昕更纪念馆建设的履职经验,分享了纪念馆从提案到落地的全过程。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后,赵艳华与俞珠花委员联名提案《关于进一步讲好良渚文化发现人施昕更故事的建议》,在区政协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施昕更纪念馆成为良渚老街改造焕新的核心项目,历经一年多时间,完成了从创意策划到展陈设计再到施工完成的全过程。2025年2月21日盛大开馆后,迅速成为文化热点,也成为集协商议事、文化展示、公众教育于一体的“委员履职实践基地”,惠及周边居民的公共文化空间。
活动现场,赵艳华委员带领参与者们一同参观纪念馆,并围绕“如何借助施昕更纪念馆进一步传播良渚文化,提升良渚文化影响力,同时更好地发挥纪念馆在基层文化建设与协商议事中的作用” 展开讨论,为后续履职提供新思路。“通过政协平台推动文化项目,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基层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赵艳华委员表示。
从 1936 年施昕更揭开良渚文明面纱,到常书鸿守护敦煌艺术的毕生坚守,两位先贤的 “师生接力” 跨越时空,为文化传承与保护书写了壮丽篇章。这不仅是个体对文明的执着追求,更为当下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借鉴。在交流分享环节,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民委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丝路文明》主编,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也是国内敦煌学的泰斗级人物刘进宝教授以《常书鸿与敦煌艺术》为题,结合敦煌文献与书籍,讲述了常书鸿守护敦煌的赤子之心。他详细阐述了常书鸿在艰苦的条件下,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组建团队、开展研究、保护文物,让敦煌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杭州高级中学师生代表分享了施昕更这位校友当年回到故乡良渚的考古故事,并讲述了施昕更的老师常书鸿先生赴法留学又因敦煌而归来的人生选择。
何以良渚,文明为基;何以建言,协商为径。此次活动以政协视角重构文化叙事,彰显委员履职的文化使命感。接下来,良渚街道联络工委将不断擦亮“良渚良言”协商议事品牌,探索从良渚协商民主实践中心辐射周边的新路径,让千年文明在协商民主的土壤中焕发新生。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