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实践中心活动|“西吾·委员直播间”活动上新,这次的话题是……
发布时间:2025-03-27   余杭政协

AI如何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AI如何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返乡队伍?3月25日下午,西吾委员直播间活动在余杭区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瓶窑分中心)举行,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兼职副主任杨敏等专家围绕“AI赋能乡村振兴与青年人才入乡”展开讨论。活动由杭州市政协委员、余杭区政协委员忻皓主持。

“把现代化的办公室搬进农业大棚里,看着无人机、机械臂帮忙播撒种子、农药”,当前人工智能对农业领域的渗透是方方面面的,农业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也使得“农”这个字与我们想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态完全不同,但还是有不少农民对人工智能持怀疑态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赵文涛表示,要提振农民对国家科技的信心,人工智能企业除了在技术上要达标以外,更要树立大国工匠形象,积极打造自己的人工智能品牌。

杭州市政协委员杨敏指出,目前我国农民的平均年龄可能已经达到了60岁左右,想要让这些老一代农民熟练掌握新技术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投身乡村振兴,确实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前,杨敏委员也参与了余杭区“农村职业经理人”的招募工作。她认为,应从人才招引的角度入手,聚焦产业、资源、治理等多方面,打破传统思维,“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给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现代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宋革联认为,要吸引青年人才到农村去,不仅需要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之间的环境差距,更多需要政府多多给予相应政策支持,并对乡村产业进行大力宣传,讲好青年们在农村的发展故事。

如何让AI技术在农业中得到切实应用,并吸引更多青年才俊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关键在于推动“产教融合、科教一体”的发展模式。嘉兴力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吴敏敏指出,通过校企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研发项目,不仅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同时也为年轻人创造了更多参与乡村建设的机会,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真正在田野间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这样,既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也为乡村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余杭西部五镇,尤其是瓶窑镇该如何将农业与文旅更好的融合起来,委员嘉宾们表示,首先要有自己的底蕴,然后找准定位,借助这一底蕴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再完善相应配套设施,才能很好的实现农业与文旅的有机结合。瓶窑分中心将持续开展“西吾·委员直播间”活动,邀请更多委员在这一平台上进行思想碰撞,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与人才培育。

来源:余杭政协    作者:    编辑:李佳萌